行為人構成窩藏、包庇罪,首先要明知所窩藏、包庇的是犯罪的人,即行為人已知道被窩藏、包庇的人犯有罪行。在實際執行中,這種明知往往是犯罪的人告知行為人自己犯有罪行,如“我殺了人”,“犯了事兒”,“警察正在抓我”等,否則就不會有接之而來的窩藏、包庇行為。但也有犯罪人并未明講自己干了什么,可是從其言談話語和向行為人提出的要求中,行為人已可明確斷定其犯罪。所以“明知”是一種應當知道的含義。在辦案中,認定行為人是否明知被窩藏、包庇的是犯罪的人,不能只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而應根據行為人的行為和案件的情況,結合其口供,綜合予以認定。對于行為人確實不知道是犯罪嫌疑人的,就不能認定行為人犯罪。比如犯罪的人謊稱丟了錢,借錢買車票,說兩口子打架不能回家,借住幾天等,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認定行為人有幫助犯罪人隱匿的故意。
構成窩藏、包庇罪包括兩種行為:一是為犯罪人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的行為。這是指將自己的住處、管理的房屋提供給犯罪人或者給予犯罪人錢、物,包括食品、衣被等,幫助犯罪人隱藏或者逃跑,逃避法律追究。二是作假證明包庇犯罪的人。這是指向司法機關提供假的證明來幫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追究。如作假證明表示犯罪人不在犯罪現場等。只要明知是犯罪的人又實施了上述行為之一,就構成窩藏、包庇罪。
構成窩藏、包庇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包括幫助重大案犯逃匿或為其作假證明,使其逃避法律追究,幫助犯罪團伙、集團逃匿或者因其包庇行為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實際辦案時,要注意查明行為人是否事先與犯罪分子通謀,而包庇犯罪分子。根據法律規定,事先與犯罪分子通謀,幫助犯罪分子逃匿或者包庇犯罪分子的,應以犯罪分子的共犯對待,依照刑法總則關于共犯的規定和犯罪分子具體的犯罪行為所適用的刑法分則的規定處刑,而不按窩藏、包庇罪處罰。這里所說的事先通謀,具體是指行為人與犯罪的人在其犯罪前已共同策劃好,實施犯罪后由行為人負責幫助逃匿或作假證明以逃避法律追究。如某人與他人合謀盜竊,事先商定如案發由其提供隱藏處所,后來他實施了窩藏行為的,應以盜竊罪的共犯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帖侵權責任原因不明的怎么處理
2020-12-23行政復議不予受理決定告知后可否再次申請
2021-03-06解約定金的約定方式
2020-12-04欠錢欠2000可以報警嗎
2020-12-10連帶責任是否均可追償
2021-02-24長期使用他人贈送的未過戶車輛構成何罪
2021-03-21交強險在哪些情況下不理賠
2020-12-29效力待定合同追認期限除斥期間
2020-12-05軍人離婚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3-14仲裁裁決書怎么寫
2021-02-23離婚損害賠償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2021-02-10擔保合同應該采取什么形式
2021-01-06訴訟保全擔保怎么寫
2021-01-06購買期房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25住房補貼向誰發放
2021-01-14員工連帶刑事責任怎么處理
2021-02-14處分以后能否直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6公司搬遷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3-09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11建筑工程一切險所包含內容有哪些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