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定機動車借用,租賃情形下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的賠償責任主體
《債權責任法》第49條規定:“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后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該條規定明確了此類情形下,機動車使用人作為主要的賠償責任主體,理由是:
第一,從危險來源和危險控制的角度看,危險源主要產生于使用人的駕駛行為,而非機動車作為物本身的危險性,能夠最有效的控制機動車所造成的危險的只能是機動車的使用人。此時再-科以其難以實現的危險控制和危險防范義務,顯然與危險責任理論相悖。
第二,從運行控制和運行利益的角度看,在發生交通事故時,能夠控制機動車運行的是機動車的使用人而非出租人和出借人,運行利益一般是指因運行本身所產生的利益,主要體現為機動車的運行所帶來的便利、甚至享受,因此,該利益顯然由機動車的使用人獲取,而機動車的所有人的出借利益(體現人有償或無償)或收取的租金是所有人所有權的體現,并非是對于機動車的運行享有的利益。
在借用、租賃情形下發生交通事故時,機動車所有人承擔過錯責任。因為機動車所有人雖然不是機動車運行的實際控制人,但其仍然負有一般的注意義務,在基于其意思移轉機動車的占有使用場合,所有人應當預見到機動車由他人駕駛會產生危險,在此情況下所有人應當盡到必要的審查義務,例如,機會車的車況,使用人是否具備必要的駕駛能力等。從危險開啟和危險來源的角度看,如果所有人未盡上述義務,則顯然在一定程度上構成危險的來源。因此,所有人的過錯主要體現在未對借用人、承租人是否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駕駛能力等影響機動車駕駛安全駕駛因素的合理審查,或者體現為未對機動車適于運行狀態進行合理維護等方面。
1.未經許可擅自駕駛他人車輛時的責任主體。在實踐中,經常發生未經所有人許可擅自駕駛他人車輛且不屬于盜竊、搶劫和搶奪的情形,對于此種情形可類推適用本條規定,即對超出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的部分,由駕駛人承擔責任,如果所有人以于他人擅自駕駛(偷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適應的責任。
2.未成年人作為使用人的責任承擔問題。票據我國公安部《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申領駕駛證的最低年齡要求是18歲,且根據車型的不同對年齡有不同的限制。在實踐中,經常發生未成年人借用或租賃機動車的情形,此時如何確定責任主體?首先,限制行為能力人訂立的租賃合同或者借用合同的效力問題并不影響侵權責任的承擔。換言之,這里的租賃合同或借用合同是否有效與責任承擔是兩個問題。其次,根據《侵權責任法》第32條的規定,限制行為能力人造成他們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責任,并不考慮限制行為能力人的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也不考慮監護人的過錯問題。因此,在限制行為能力人借用、租賃他們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到貨損害的,應當由其監護人承擔賠償責任。最后在此情形下,機動車所有人存在過錯的,即未盡到必要的注意義務,將機動車出借、出租給未成年人,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適應的責任。
3.注意兩種不同的出租情形。在出租機動車場合,實踐中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在約定的時間內出租經營者將機動車交付承租人使用,收取租賃費用,不提供駕駛勞務。另外一種則是出租經營僅提供機動車,而且提供駕駛勞務并收取租賃費用。應注意的是,本條僅適用于第一種情形,而不適用于第二種情形。
4.本條不適用城市中的出租車。在城鎮中運行的“招手即停”的出租車,不適用于本規定。因為這里的出租車名為出租,實為運輸合同關系。從運行利益和運行控制的角度,旅客都不應當承擔此類出租車發生交通事故的侵權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生交通事故該如何認定責任
2020-12-27共同過失犯罪的范圍與要件
2021-01-17妻子私自轉賣房屋會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2只要軍人不同意就不能離婚了嗎
2020-11-28非法轉讓土地是否有追訴時效
2021-03-10法院如何認定受脅迫的婚姻
2021-02-11船舶代理費誰支付的
2021-02-12離婚了房產證是兩個人的名字還需要更改嗎
2021-02-08勞動者被裁能得到什么賠償
2020-12-17什么是勞務經濟
2020-12-21勞務派遣合同的必備條款
2020-12-05勞動合同試用期的法律規定
2021-02-06法律對重復投保的賠付金額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7保險合同中的附加險條款如何生效
2020-12-20追討賭資被殺身亡,保險公司應否承擔理賠責任
2021-03-10保險公司承擔給付責任的交通事故賠償案件
2020-11-30朋友借車惹糾紛保險費、修車費誰來負擔
2021-03-03企業財產險怎么計算賠償金額
2021-01-22保險司法鑒定可以自已做嗎
2021-01-22保險合同在何種情況下需要變更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