瀆職犯罪物質性危害后果的認定
瀆職犯罪物質性危害后果,是指能夠經過瀆職行為的物理作用,引起對象的有形變化的結果,具有單純性、直觀性、可計量性的特點,如人體的傷害、死亡,財產的損失等等。“立案標準”將瀆職犯罪物質性危害后果,采取逐項列舉的方式,盡可能地予以明確化、具體化,較容易掌握和操作,但實踐中對其正確認定,仍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瀆職犯罪行為造成公共財產重大損失的認定。
根據刑法規定,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等瀆職犯罪是以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為構成要件的。其中,公共財產的重大損失,通常是指瀆職行為已經造成的重大經濟損失。司法實踐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雖然公共財產作為債權存在,但已無法實現債權的,應認定為行為人的瀆職行為造成了經濟損失:
(1)債務人已經法定程序被宣告破產的;或者債務人雖未宣告破產,注銷工商、稅務登記,但名存實亡,無財產可供執行,債權人無法實現債權。
(2)債務人潛逃去向不明,偵查終結前未查獲有資產可供償還的;或者債務人死亡,無資產可供繼承。
(3)因行為人責任,致使超過訴訟時效。
(4)人民法院就民事調解書、民事判決、裁定、仲裁機構的裁決作出中止執行裁定,經過二年無法恢復執行,或者作出終結執行裁定。
(5)有證據證明債權無法實現的其他情況。
2.瀆職犯罪行為造成經濟損失的起算時間及挽回問題認定。
目前有關法律法規對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等瀆職犯罪行為造成經濟損失的起算時間,并未明確界定,筆者認為,從有利于辦案的操作出發,宜對此起算時間作明確界定,即瀆職犯罪行為造成經濟損失的時間應從檢察機關立案偵查之時起算。因為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三條和第八十六條的規定,檢察機關決定立案,就說明存在犯罪事實,并且需要追究刑事責任,否則就不應決定立案。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等瀆職犯罪依照刑法的規定屬于結果犯罪,其危害結果的存在是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基礎,也是犯罪構成的必要要件。因此,只有把瀆職犯罪行為造成經濟損失的時間界定為檢察機關立案偵查之時起算,偵查人員和偵查部門才能認定行為人的瀆職行為是否已經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是否需要立案偵查,否則將無法判斷重大經濟損失的結果有無發生;同時由于立案是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起始程序,如果對重大經濟損失結果無法判斷,將導致刑事訴訟程序的無法啟動,不利于打擊瀆職犯罪。
筆者認為,在對瀆職犯罪行為造成經濟損失的挽回認定時應區別情況,分別認定:
(1)立案后提起公訴前,由犯罪嫌疑人或親屬積極主動挽回的經濟損失,在認定造成的經濟損失時應予以扣減,這既是教育、挽救犯罪嫌疑人的需要,也是黨的刑事政策的體現。
(2)立案后判決前,在犯罪嫌疑人的配合下由司法機關追回的經濟損失或者由犯罪嫌疑人所在單位、上級主管部門挽回的經濟損失,在認定造成的經濟損失時不予扣減。但可以作為情節考慮,根據挽回損失的具體情況,分別認定情節的嚴重程度。
(3)立案前,由當事人或者當事人所在單位、上級主管部門通過各種方式取得確定的債權,并在判決前得以履行的,應當予以扣減,判決前尚未履行的,應以判斷債權是否無法實現為原則,根據具體情況區別對待。
瀆職犯罪非物質性危害后果的認定
瀆職犯罪非物質性危害后果,是指瀆職犯罪行為造成的沒有物質形態的結果,其表現形式不像物質性危害結果那樣具有單純性、直觀性和可計量性,而是要通過對社會動態(群眾心理、社會秩序、國際影響等)的綜合觀察才能表現出來。如“立案標準”規定的“嚴重損害國家聲譽,或者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就是瀆職犯罪的非物質性危害后果。由于“立案標準”對瀆職犯罪的非物質性危害后果,未作詳細列舉和說明,故實踐中不易把握和認定。根據司法實踐,筆者認為,可作如下理解和認定:
1.嚴重損害國家聲譽的理解和認定。嚴重損害國家聲譽,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國家對外工作中,或者在有關涉外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嚴重損害國家威望和地位,或者嚴重損害黨和政府的對外形象。主要表現為:
(1)瀆職行為影響了我國與締約國或者與其他國家、地區的關系,損害我國在世界上的威望和地位。
(2)瀆職行為影響了黨和國家對外的方針、政策,造成不良國際影響。
(3)瀆職行為被國內外媒體廣泛報道,嚴重影響黨和政府形象。
(4)瀆職行為在一定范圍內造成惡劣影響,使他國公民或者國家對我國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信任度下降。
2.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理解和認定。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公務活動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嚴重損害國家機關的形象,引起群眾不滿,影響了一定地區社會的穩定等等。主要表現為:
(1)瀆職行為造成某一地區、某一行業系統不穩定,引起群眾性上訪事件、靜坐、游行及其他沖突事件發生。
(2)瀆職行為損害黨和國家方針政策,造成民族團結的矛盾糾紛。
(3)因瀆職行為而引起他人自殺或精神失常或妻離子散等,造成親屬不斷上訪,干擾國家機關工作秩序。
(4)瀆職行為損害國家機關工作秩序,使一定地區民眾對該地區國家機關缺乏信任,公信力大為下降。
(5)因瀆職行為影響國家機關處理抗洪、搶險等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
(6)瀆職行為造成其他惡劣社會影響。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瀆職罪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瀆職罪一般會對社會完成惡劣的影響,而且會對一些地區民眾對某一地區國家機關缺乏信任。使得各方面工作沒有很好的開展。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位罰款多少需要聽證
2020-12-25事故賠償調解書要錢嗎
2020-11-08在公司工作七年無五險一金怎么辦
2020-11-14刑滿釋放救濟金多少
2021-02-09未結算怎么舉證完全履行合同
2020-12-07刑事犯罪中的罰金一定要交嗎
2020-11-10特殊工種提前退休的前提是什么
2020-11-11涉外離婚訴訟管轄權怎么確定
2020-11-20送外賣的被打誤工費要怎么計算
2021-03-25未打轉向燈追尾怎么辦
2021-02-03新三板定增,律師能做什么
2021-01-10夫妻共同債務包括什么,婚前債務是自行承擔嗎
2021-01-14自愿中止探望權可以嗎
2021-02-16父贈與繼子房產兒子有權反對嗎
2021-01-25承包方的主要違約形式及責任是什么
2020-11-20農村集體土地租賃期限有多長
2020-11-18什么情況公司不能勸退員工
2021-03-22人壽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1-02-23人身保險費率是什么意思
2021-02-22車輛刮擦到別人的車保險理賠流程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