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預備中止既遂未遂有什么區別?
會受到的刑事處罰存在差異是犯罪預備中止既遂未遂之前的最大區別,主要區別如下:
1、概念不同
《刑法》第十du四條,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犯罪預備: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三條,犯罪未遂: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二十四條,犯罪中止: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2、責任不同
犯罪預備,犯罪未遂,能減輕處罰;犯罪中止一般會免于刑事處罰;故意犯罪,應負刑事責任。
3、階段不同
犯罪預備屬于前期準備階段,犯罪中止還沒有形成后果,犯罪未遂是因為特殊原因沒有達成預期后果,故意犯罪是以完成犯罪。
二、犯罪預備形態的主觀特征
1、行為人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和目的,是為了順利著手實施和完成犯罪。可見,預備犯的主觀方面既有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又具有進而著手實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圖。
但是后者尚未實際展開而只是在犯罪預備活動中間接地得到反映;而前者,即為了順利地著手實施和完成犯罪而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與目的,才是預備犯主觀方面主要的內容和特征所在。
犯罪預備行為的發動、進行與完成,都是受此種目的的支配的。
2、犯罪在實行行為尚未著手時停止下來,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著手實行行為前停止犯罪。這是犯罪預備與犯罪預備階段中止的關鍵區別所在。
所謂意志以外的原因,是足以阻礙行為人著手實行和完成犯罪的因素,如果該因素不足以阻礙行為人繼續著手實行犯罪的,行為人也認識到這一點的(排除行為人存在認識錯誤而構成犯罪預備的情形),應認定為犯罪預備階段中止。
在現實生活之中,更為常見的犯罪狀態是犯罪既遂,這是由于其他三種狀態并沒有造成直接的社會危害,甚者沒有給社會市場秩序帶來影響,給出我們并不能感覺到,故此,任何刑事案件之中的既遂案受到的處罰都比未遂、中止以及預備要重。
犯罪預備的特征包括哪些
跟蹤是犯罪預備還是犯罪未遂?
怎樣認定犯罪預備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援助范圍
2021-03-16取證算盜用隱私嗎
2021-01-12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11侵權賠償協議能否約定管轄
2020-11-23行政處罰的種類有哪些
2021-03-20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期限
2020-11-20勞務合同可否定免責條款
2021-03-19律師調解婚姻糾紛應遵守哪些原則
2021-03-10主合同解除后擔保合同還有效嗎
2021-02-12家長把學生打了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6怎么做才能進行人才保密
2021-02-09女職工哺乳期保護
2021-01-08成立小型勞務公司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17保險公司怕擔責是否可以起訴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5保險合同是如何構成的
2020-12-10本案中被告保險公司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2020-11-1560歲老人被撞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1-03-19構成保險利益應當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3保險詐騙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2021-03-13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原則有哪些,以及有哪些方式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