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想防衛的主觀態度是什么?
行為人主觀上存在防衛意圖,在假想防衛的情況下,如果行為人主觀上存在過失,即由于自身的過失而導致沒有準確辨認不法侵害是否存在,并基于這種錯誤認識采取防衛行動,進而導致危害結果發生,故而應以過失犯罪論處。不過應該注意的是,《刑法》第15條第2款規定:“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任?!卑凑者@一規定,在假想防衛中,由于過失而造成危害結果的,只有刑法分則明文規定處罰此種過失行為時,才能要求行為人承擔過失的犯罪責任。否則,即使由于過失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結果,也不應負刑事責任。至于假想防衛的量刑,應當結合假想防衛行為所造成的損害結果和案件發生時的主客觀情況,從寬處理。假想防衛動機雖然是正當的,但其后果對社會是有危害的,因此假想防衛的處罰應重于防衛過當。
二、正當防衛的認定標準
1、正當防衛所針對的,必須是不法侵害;
2、必須是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的時候;
3、正當防衛所針對的、必須是不法侵害人;
4、正當防衛不能超越一定限度;
5、對不法侵害行為人,在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時,所造成損害的行為。
三、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說到假想防衛,當然跟正當防衛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的,我們在行使自我防衛權的時候,必須要確認對方已經開始對自己實施了不法侵害行為,可是,這種不法侵害行為如果是自己假想出來的,那也不能因為犯罪嫌疑人是出于自我保護的態度,就不追究法律責任。
假想防衛要承擔刑事責任嗎?
假想防衛屬不屬于正當防衛?
假想防衛需要負刑事責任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女方不支付撫養費有探望權嗎
2020-11-18房屋贈與,后悔了還能要回來嗎
2021-01-24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怎么規定
2020-12-02交通事故全責被訛怎么辦
2021-01-13再審提交哪些證據,才是新證據
2020-11-15公共交通意外傷害保險
2021-02-02按揭房注銷抵押登記要多久
2020-11-11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監事會對什么事項進行監督
2021-01-19購房合同違約上征信嗎
2020-12-13非法占有是否具有處分權
2021-01-16遺產的分配配偶占多少
2021-03-17集資房算什么性質
2020-12-02在什么情況下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2020-12-10疫情期間工資怎么發
2021-03-111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15調解可以在保險公司嗎
2020-12-17死亡保險中被保險人自殺會有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0-12-08保險中介是什么意思
2020-12-20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的內容是什么
2020-11-16保險條款是否是“霸王條款”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