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況下的假想防衛是定罪性質?
假想防衛是定罪性質存在以下情況:
(1)不法侵害行為的實際不存在。這是假想防衛成立的前提條件,也是假想防衛行為區別于正當防衛和其他防衛錯誤的關鍵。所謂假想防衛,顧名思義,就是假設的想象的防衛而非真正的防衛,何以如此,是因為不法侵害并不實際存在,當然也毋須實施防衛行為,如果不法侵害現實存在,且正在進行當中,那也就具備了正當防衛的法定前提,任何公民都有權實行必要的防衛行為,自然也就不存在假想防衛的問題,除了正當防衛之外,防衛時間錯誤、防衛對象錯誤以及防衛過當等,都是在不法侵害確實存在的條件下,在實行正當防衛的過程中,所出現的主客觀不一致現象,與假想防衛成立的前提條件是不同的。
(2)行為人主觀上存在防衛意圖。這是假想防衛在主觀上的必備條件。這種防衛的意圖來源于行為人主觀上判斷錯誤,如果行為人明知不法侵害并不存在,也就不會產生防衛意圖,假想防衛當然也就不會發生。如果行為人一方面假想不法侵害已經到來,另一方面卻不是出于防衛意圖實施反擊,而是意圖加害對方,并導致嚴重危害后果的發生,對此,應作為一種故意犯罪對待而非假想防衛。另外,還有一種雙方互毆過程中發生的誤傷勸架者或無辜第三者的情形,表面上似乎是一種假想防衛,但實際上因為雙方都存有加害對方的意圖,而不是基于防衛意圖進行反擊,所以,不能承認其中某一方是防衛行為,當然,也就不能把誤傷他人的行為視為假想防衛,而只能作為對象錯誤或打擊錯誤去處理。
(3)行為人的“防衛”行為給無辜者造成了損害,這是假想防衛成立的結果條件。由于行為人誤將他人行為視為不法侵害行為,因而作出錯誤的防衛反擊,進而導致不應有的危害后果的產生。假想防衛行為才具有法律意義上的社會危害性,行為人并因此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果行為人雖然誤認不法侵害存在并且實施了錯誤的防衛行為,但并未對他人合法權益造成實際損害,則假想防衛不能成立,相應的法律責任也就無從談起。
本來說法律給了公民面對危險而自我保護且不需要負責任的權利,但是這種權利也存在另一面而容易危害到別人的安全,所以在性質的界定上就對那些存在故意防衛而借機傷害別人的情況確定為是犯罪,假想防衛也就意味著當事人在防衛的時候過度且錯誤作出防衛行為了。
假想防衛要承擔刑事責任嗎?
當事人假想防衛屬于正當防衛嗎?
什么是假想防衛 事前防衛是什么意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大額賠償法院會調解嗎
2020-12-15留置權的取得范圍怎么規定
2021-01-10交通事故賠償有期限嗎
2021-03-23父母離婚后孩子姓氏問題
2021-02-01內地居民結婚要帶什么材料
2020-12-19在外地能不能辦理結婚手續
2020-12-13房產繼承公證書有期限嗎
2020-11-26崗位變更需要重簽合同嗎
2020-12-30實習期未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發生事故屬于工傷嗎
2020-12-10工會怎么進行勞動爭議調解
2020-12-15保險居間合約的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5航空運輸貨物保險的責任范圍怎么劃分
2020-11-13保險合同可以采取哪些形式
2021-03-17保險條款應當合理解釋
2021-03-22獲賠17萬 隨州國壽新簡身險理賠第一單
2021-02-02短期團體健康保險產品可以調整產品參數嗎
2020-11-22高速路上追尾別人的責任需要聯系保險公司嗎
2021-01-29車損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拒絕理賠
2020-11-28司機肇事逃逸保險公司判賠
2021-02-24承包土地轉讓合同怎么寫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