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過失犯罪是否可以從事評估業務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因故意犯罪或者在從事評估、財務、會計、審計活動中因過失犯罪而受刑事處罰,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起不滿五年的人員,不得從事評估業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
第十一條?因故意犯罪或者在從事評估、財務、會計、審計活動中因過失犯罪而受刑事處罰,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起不滿五年的人員,不得從事評估業務。
第十二條?評估專業人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要求委托人提供相關的權屬證明、財務會計信息和其他資料,以及為執行公允的評估程序所需的必要協助;
(二)依法向有關國家機關或者其他組織查閱從事業務所需的文件、證明和資料;
(三)拒絕委托人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對評估行為和評估結果的非法干預;
(四)依法簽署評估報告;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過失犯罪的認定
認定過失犯罪要注意:
第一,由于事件已經發生,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的發展過程已清楚地展現出來,故司法工作人員不應由此逆推行為人能夠預見、應當預見。這種做法容易擴大疏忽大意過失犯罪的范圍。
正確的方法是,從分析行為入手,根據行為本身的危險程度、行為的客觀環境以及行為人的知能水平,判斷行為人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否預見結果的發生。
第二,不能因為結果嚴重就斷定行為人能夠預見、應當預見。
行為人能否預見結果發生與實際發生的結果是否嚴重,具有一定聯系;但不能由此認為,凡是結果嚴重的,行為人就能夠預見、應當預見,凡是結果不嚴重的,行為人便不能夠預見、不應當預見。
結果嚴重就千方百計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做法,是結果責任的殘余,違反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
第三,行為人在實施不道德、違法乃至犯罪行為時,有時也會發生行為人所不能預見的結果,不能因為行為人實施的是不道德、違法乃至犯罪行為,就斷定他能夠、應當預見自己行為的一切結果。
特別是不能因為行為人的行為本身不構成犯罪,就針對其不能預見的_結果追究疏忽大意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因故意犯罪或者在從事評估、財務、會計、審計活動中因過失犯罪而受刑事處罰,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起不滿五年的人員,不得從事評估業務。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注冊專利
2021-03-092020年上海專利申請詳細步驟是怎樣的
2020-11-261萬借條違約金能寫多少
2021-03-23精神病司法鑒定的程序
2020-11-282020交通肇事賠償標準
2021-02-26超越代理權的行為有哪些
2021-02-23討債時怎樣對付失聯的債務人
2020-11-13房產證未辦理下來能否過戶
2020-11-27試用期交押金合法嗎
2021-02-19實習證明模板格式
2021-01-08保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15人身保險退保是什么意思
2021-01-06水路運輸貨物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1-20保險公司給予全額賠償后車主還能轉讓殘車嗎
2021-02-09打瞌睡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1-03-05沒有上崗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2-02保險合同成立要件有哪些
2020-12-24車子保險沒額度了能再買一份保險
2021-01-03保險法解釋二的出臺,對司法實踐更具有操作性了
2021-03-22鄉級人民政府怎樣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