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幾種情形
(1)行為人肇事后,被害人當場死亡,行為人明知被害人已死亡,為逃避處罰而逃逸。行為人雖有逃逸行為,但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沒有因果關系,不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對行為人的行為以交通肇事罪定罪,按照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惡劣情節(jié)處以3至7年有期徒刑。
(2)行為人肇事后,被害人當場死亡,行為人并不知道被害人已死亡,但為了逃避處罰,置被害人的生死于不顧而逃逸,行為人雖有逃逸行為,主觀上具有放任的故意,但與被害人的死亡沒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不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對行為人的行為應當以交通肇罪定性,按照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惡劣情節(jié)處以3至7年有期徒刑。
(3)行為人肇事后,致被害人損傷特別嚴重,即使及時搶救,受害人的生命也無法挽救,行為人為逃避責任而逃逸,對死亡結果的發(fā)生聽之任之,行為人的逃逸行為對死亡結果的發(fā)生并無實質上的因果關系,也不屬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應以交通肇事后逃逸處以3至7年有期徒刑。
(4)行為人肇事后,在逃逸過程中再次發(fā)生致他人死亡的,可分為以下二種情況:
其一第一次肇事后,逃逸途中只注意吸取教訓,而忘記其他義務導致再次發(fā)生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行為人的兩行為均構成交通肇事罪。
其二行為人肇事后,逃逸途中以盡快的速度逃跑且不顧多數(shù)人的生命安全導致多人死亡,主觀故意由過失轉化為故意,其行為侵害的客體是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生命安全,屬于危害公共安全,對行為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
(5)行為人肇事后,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xiàn)場后隱藏或者遺棄,如將被害人放在不易被發(fā)現(xiàn)的地方,自己駕車逃跑,使被害人處于無法得到救助的環(huán)境中,主觀上是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傷亡結果的發(fā)生,行為人的行為應當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滴滴釣魚執(zhí)法怎么辦
2021-01-05公司上市流程是什么
2021-01-09行政行為撤銷重做的適用情形
2020-11-20地役權在兩塊地上如何建物
2021-01-09業(yè)務委托書可以背書轉讓嗎
2021-01-25何為婚姻自由
2020-12-30出軌生子財產(chǎn)怎么處理
2021-03-032020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1-03-02人身傷害侵權人死亡有誰賠償
2021-01-01拿房產(chǎn)證幫別人擔保有期限嗎
2020-11-15房產(chǎn)抵押貸款只能5年嗎
2021-03-18傷殘人員變更國籍,傷殘撫恤金和相關待遇會被取消嗎
2020-11-18輕微傷怎么起訴
2020-12-11私人地皮有土地使用證可以買賣嗎
2021-03-14勞務合同根據(jù)什么法律
2021-01-25離職補償金如何能獲得
2021-02-16老人購買壽險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1-03-06法律對重復投保的賠付金額是怎樣規(guī)定的
2020-12-17保險合同解除的特征是怎樣的
2020-11-20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