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訴訟舉證期限起始是什么時候?
《解釋》第九十九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審理前的準備階段確定當事人的舉證期限。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并經人民法院準許。
人民法院確定舉證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舉證期限屆滿后,當事人對已經提供的證據,申請提供反駁證據或者對證據來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進行補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確定舉證期限,該期限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二、證據交換的時限規定
1、經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組織當事人在開庭審理前交換證據。
2、人民法院對于證據較多或者復雜疑難的案件,應當組織當事人在答辯期屆滿后、開庭審理前交換證據。
3、交換證據的時間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并經人民法院認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人民法院組織當事人交換證據的,交換證據之日舉證期限屆滿。當事人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準許的,證據交換日相應順延。
4、當事人收到對方交換的證據后提出反駁并提出新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當事人在指定的時間進行交換。證據交換一般不超過兩次。但重大、疑難和案情特別復雜的案件,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再次進行證據交換的除外。
三、證人出庭的時限規定
1、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并經人民法院許可。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申請予以準許的,應當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并告知其應當如實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后果。
2、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接受當事人的質詢。證人在人民法院組織雙方當事人交換證據時出席陳述證言的,可視為出庭作證。
3、開庭時,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由一至二名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出庭就案件的專門性問題進行說明。
四、期限意義
舉證期限的意義:
1,可以防止當事人隨時提出證據,或者在庭審中搞突然襲擊,造成案件爭議無法確定,法院重復開庭,程序動蕩不定的后果。
2,可以調動當事人提交證據的主動性,促使其積極履行舉證義務,以利于案件的審理。
公民如果與他人發生一些爭議和糾紛,不能通過協商解決時,那么雙方也是可以通過訴訟等法律途徑來解決糾紛的,在法院審理相關案件時,也是需要雙方提交有利于自身的證據給法院,這樣也可以有利于法院更有效快速的審理案件,必要時可以聘請專業的律師來協助自己。
民事訴訟終審改判幾率是多大
民事訴訟法若干意見有哪些
民事訴訟哪些案件適用簡易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房屋不能轉租,房屋怎么轉租才合法
2021-02-14樓上空調外機聲音大算不算擾民
2020-11-26交通事故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怎么算
2021-03-22監護人能抵押孩子的房產嗎
2020-11-18家暴離婚精神賠償標準是多少,家庭暴力如何取證
2020-11-17如何理解再審法院管轄
2021-01-21關于承租權轉讓
2021-03-02經濟違法會被沒收住房嗎
2021-03-11勞動合同不合法服務期限還有效嗎
2021-01-30單位終止合同提前多久
2020-12-10勞動關系與雇傭關系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25消費者自愿購買過期食品造成損害可以索賠嗎
2020-12-02勞動報酬糾紛是否要仲裁后訴訟
2020-12-12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仲裁委員會裁決或不予受理通知,向人民法院起訴,可否將仲裁委員會列為被告?
2020-11-21如何買壽險才能既省錢又獲得充分保障呢
2021-02-28工程保險費的風險因素有哪些
2021-02-15家庭財產保險
2021-01-13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24外資保險公司籌建工作完成時間是多久
2021-03-08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的,公告日期是多久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