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不正當競爭法》自1993年頒布實施以來,至今已有13年。它的出臺和實施對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禁止不正當競爭,保障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僅對商業賄賂、壟斷性行業的強制交易等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了重點打擊,而且一些行政壟斷的行為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反不正當競爭法》已成為治理不正當競爭行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武器。
然而,由于該法的出臺,正值我國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具雛形,市場經濟的許多問題還沒有出現,導致現行《反不正當競爭法》前瞻性和預見性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不能完全適應保障公平競爭秩序的需要。十幾年來,我國市場經濟飛速發展,加入了WTO、融入了全球經濟一體化,新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層出不窮,《反不正當競爭法》存在的問題也逐漸突出,如行為主體范圍過窄,對新型不正當行為難以規制,法律責任制度不完善,無法有效遏制不正當競爭行為等。因此,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立法體系和相關內容迫在眉捷。
二、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存在的一些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入,競爭不斷引入,新的經濟現象層出不窮,現行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已不能完全適應全面保障公平競爭秩序的需要,在實踐中存在著許多不足和漏洞,主要表現在:
1.規定的行為主體范圍過窄
《反不正當競爭法》明確指出該法違法行為主體是“經營者”,“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它組織和個人。”這種表述的缺陷在于:(1)所指違法行為主體與所列違法行為存在矛盾,如《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七條明確地指出違法行為主體是政府及其所屬部門;(2)不能囊括現實中參與競爭和對競爭秩序有影響的主體。
2.對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難以規制
《反不正當競爭法》列舉了11類不正當競爭行為,沒有規定一般性條款,使新出現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無法納入法律的調整范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該法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能力。比如,對于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的標志、圖形、文字代號,造成對商品來源的誤解;利用不正當手段阻礙他人之間的交易;企業名稱中的字號、商標與互聯網域名的沖突等問題缺乏調控力。
3.執法主體多元且相互沖突
《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行政主體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部門”。而《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其他相關法律竟合的現象較為嚴重,造成執法主體不清、職責不明。比如,《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由中國人民銀行監督檢查;《建筑法》規定發包單位、承包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用不正當競爭手段承攬工程的,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監督管理;《價格法》規定低價傾銷等不正當競爭由政府主管部門監督檢查等。執法主體分別執法,尺度不一,權責不清,嚴重影響了法律的實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認定時間規定有多久
2021-01-02對被調查人采取留置措施,可以通知其家屬嗎
2021-01-01交通事故無法認定如何賠償
2021-03-26股票被保全后還能交易嗎
2020-12-06如何申請傷殘鑒定?
2020-12-13老人超市摔倒應該誰負責
2021-03-24如何預防校園性侵事件的發生
2021-02-27自建房申請書怎么寫
2021-02-08購房合同附件中的約定有什么注意事項
2020-12-28眾籌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10唯一住房被認定為危房有補貼嗎
2020-11-29企業有過錯工傷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2-20勞動糾紛時企業法人可否變更
2021-02-06公司股東的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20人身意外險可以抵扣嗎
2021-01-05投保之后的注意事項
2020-11-16保險公司理賠務工標準
2021-01-29土地承包經營權能否繼承及相關法律規定
2020-11-19農村房屋土地轉讓合同怎么寫
2020-12-23農村宅基地有許可證拆遷補償嗎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