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肇事逃逸冒名頂替會怎么樣?
一般事故前提下,被頂替者按肇事逃逸定性處理;頂替者按妨礙公務行為看待。重特大事故情況下,被頂替者按肇事逃逸定性處理;頂替這按包庇罪、妨礙公務罪定性。如果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冒名頂替者構成包庇罪。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證明予以包庇,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為。我國《刑法》第三百一十條規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相關規定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為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從該解釋可以看出:首先,行為人要有交通肇事后逃跑的行為;其次,行為人交通肇事后逃跑的目的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找人頂罪,在一般情況下,行為人在交通事故發生后當即離開現場。即使他在現場,也不會承認自己是肇事人,他肯定是找其他人來頂替自己的行為,由頂替人來承擔自己的責任。因此,仍應認定是一種逃跑行為。行為人找人頂罪的目的是為了自己逃避法律的追究,是毫無疑問的。因此,行為人找人頂罪的行為應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
(2)有的行為人在找人頂罪后,感到內疚向公安交警部門投案,并如實供述交通肇事犯罪事實的行為。有觀點認為,象這種情況就不能認定是為了逃避法律的追究,也就不能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筆者認為,事后自首這不影響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認定。就象有的盜竊犯,在竊得財物回家后感到不安又將所竊的財物主動退還失主,仍應認定其盜竊犯罪既遂一樣。"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法定量刑情節一旦形成,就不能回轉。事后,行為人感到內心不安,主動到有關部門講清問題,這是他原先在主觀上逃避法律追究轉變到主動接受處理的一個轉換,也只能認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這是另一個法定的從輕量刑情節。因此,我們不能將后來的自首去否認他當時逃避法律追究的事實。
如果駕駛員出現了任何的違章操作后是會造成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大大提高,那么發生了交通事故后交警部門也是會到現場進行相關的檢查以及判定事故責任,當出現了醉駕酒駕等行為后也是會根據事故的后果來確定處罰力度的,任何公民都是不能做出冒名頂替的行為。
交通肇事逃逸的處罰標準
交通肇事逃逸后是否存在自首
摩托車肇事逃逸要承擔什么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土地互換口頭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3車輛記分周期是按年檢時間算嗎
2021-02-27工商公示內容有假如何處罰
2020-12-09發生工傷事故如何向勞動部門報告
2021-03-24支票日期填寫規定
2021-01-19法院判決沒收個人財產怎樣執行
2020-12-16精神損失費賠償范圍的法律依據
2020-11-10該怎么做才能要回購房定金
2021-03-10裝修合同逾期多久解除合同
2021-01-13免責條款怎么履行告知義務
2021-03-26學生精神失常是學校的責任嗎
2021-01-15保密協議的保密義務是什么
2021-01-25關于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適用范圍
2020-12-20保險標的是什么意思
2021-01-03投保人如果體檢不合格保費會退回來嗎
2021-01-23為何簽訂了保險合同還常會引發許多保險糾紛?
2020-12-16索要嫖資被殺,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27酒后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可拒賠?
2020-12-02房子失火保險賠嗎
2021-01-19保險公司承擔的賠償金能追償嗎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