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成為犯罪主體可以嗎
單位可以成為犯罪主體。
(一)單位犯罪的存在是一種客觀事實,其社會危害性大,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一些公司、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組織,利用單位的名義,打著為集體和單位謀利的幌子,唯利是圖,不擇手段,公然進行走私、販毒、賄賂,其行為嚴重擾亂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干擾了市場主體的正常經營活動,破壞了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危害性遠遠超過了單純的自然人犯罪,是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二)單位具備犯罪的主觀要件單位雖不像自然人那樣用大腦思維,但它有自己的決策機關,實質上其決策機關就是單位的“大腦”,它所做出的決策就形成單位意義上的意志。因此,不能說單位缺乏主觀意志,不能實施犯罪。
(三)單位犯罪主體的確定與刑法規定罪刑相適應和罪責自負的刑事法律原則一致這種犯罪的非法受益人往往是單位自身,如果僅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那么對單位的其他人員就體現不出刑事制裁,從而與罪責自負和罪刑相適應的法律原則不符。因此,只有確定單位為犯罪主體的前提下,對這類犯罪才能真正做到罪刑相適應和罪責自負。
(四)單位犯罪主體本身具備受罰能力單位固然有著不同于自然人的特點,不能適用生命刑、自由刑等刑罰手段,但在財產刑中的罰金刑是可以適用于單位犯罪的,單位具有受罰能力。
單位走私的由司法機關對其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該單位判處罰金,這是首次在立法上承認單位可以成為走私罪的主體。此后,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的若干刑法單行法規中,也規定了單位犯罪及處罰,主要有《關于懲治走私罪的補充規定》、《關于懲治貪污罪、賄賂罪的補充規定》、《關于禁毒的決定》、《關于懲治走私、制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的犯罪分子的決定》等12件單行刑法先后對70多種單位犯罪的刑事責任做出了明確的規定,特別是1997年新修訂的刑法,全面確立了單位犯罪制度,為懲治單位犯罪提供了更為有力的法律依據。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單位成為犯罪主體是可以的。通常情況下單位成為犯罪主體,一般就是單位犯罪,但是具體還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進行確定,單位犯罪也會對單位進行處罰。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訴訟離婚能保全對方銀行卡嗎
2020-12-31提出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要求需要哪些
2021-01-24什么是瀆職侵權罪
2021-02-14擔保合同債務人與主合同不一致,這個合同有效嗎
2021-03-06合同訂立的形式有哪些,簽訂擔保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1-23租賃合同中簽訂長期如何界定
2020-11-21入職3個月無故被開除賠償金怎么算
2020-11-08海南省改制關閉破產國有企業職工安置辦法
2020-12-12勞動仲裁訴訟到法院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3交通意外險理賠會賠多少
2020-11-16飛機托運行李丟失如何賠償
2021-03-25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
2020-12-16保險合同終止多久可以復效
2020-12-26外資保險公司籌建工作是否可以延長
2020-11-13失業保險基金是專款專用嗎
2021-01-10違反保險法的行為應該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17買保險法律怎么保護
2020-12-19保險法基本原則以及作用是什么
2020-11-18公司拆遷補償款稅收優惠嗎
2021-02-08房子劃入拆遷紅線,多久會被拆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