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除除斥期間是什么意思?
除斥期間是指法律規定某種民事實體權利存在的期間。權利人在此期間內不行使相應的民事權利,則在該法定期間屆滿時導致該民事權利的消滅。例如《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規定,受遺贈人在知道受遺贈的二個月內不作出接受遺贈的意思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這里的二個月就是除斥期間。在民法上,因時間的經過而影響權利的存續或行使的,主要有消滅時效(中國稱訴訟時效)和除斥期間。關于訴訟時效,中國《民法典》及有關特別法都有比較完整系統的規定,人們對此十分熟悉。而關于除斥期間,立法規定就相對較為分散了,加之其與訴訟時效存在諸多相似之處,司法實踐中人們常常將除斥期間誤認為是訴訟時效,而實際上,兩者在立法宗旨、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諸多不同。
除斥期間是指法律規定某種權利預定存續的期間,債權人在此期間不行使權利,預定期間屆滿,便可發生該權利消滅的法律后果。如《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條,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后六十日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除斥期間(德Ausschlussfristen),是指法律規定或當事人依法確定的某種權利預定的存續期間,該期間屆滿,則權利當然消滅,故又稱為權利預定存續期間,即預定期間。除斥期間是學理名詞而非法典名詞,在民法及其他相關法律中,尚無除斥期間或預定期間的專門用語。
在民法理論中,根據民事權利作用的不同,通常將民事權利分為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和抗辯權。除斥期間僅適用于形成權。形成權概念的建立,是法學上的一項重大發現,它由德國學者賽克爾(Secke·D于1903年正式指出。所謂形成權,是指權利人依自己單方面的意思表示,使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權利,如追認權、解除權、撤銷權、抵銷權等。各國民法對許多形成權均設有預定期間的限制,一經屆滿,這些形成權即告消滅。但并非所有形成權都設有除斥期間限制,法律對形成權是否設定除斥期間以及期間的長短,通常以立法上的利益衡量而定。
除斥期間可以分為法定除斥期間和約定除斥期間。前者由法律直接規定,后者允許當事人根據法律自行約定。甚至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由一方向對方單方提出一合理期限。例如,中國《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四條,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自解除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內不行使,或者經對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這一規定明確了合同解除可以由法律規定除斥期間,也可以由當事人直接約定除斥期間,并允許在法律沒有規定或當事人未約定期限時由對方催告確定合理期間。
如果買賣雙方在進行房屋購買合同的時候進行簽訂了除斥合約的話,那么一般來說就必須在雙方規定的一定時間之內提出相關問題,如果沒有提出相關問題,即使日后對該房屋有問題需要進行訴訟,或者是對方有違約行為的產生的話,都不會再進行受理該案件。
合同撤銷權的除斥期間是多久
合同解除權的除斥期間是多久
符合什么條件合同成立生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假合同章的合同生效嗎
2020-11-13軍婚起訴離婚的程序
2021-03-18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
2020-11-18公租房申請書如何寫
2021-03-17父母出資購房可以收回嗎
2020-11-24想離婚怎么進行外遇取證
2021-01-16遭遇第二次家暴怎么辦
2020-11-13身體不好沒盡到贍養能分撫恤金嗎
2021-01-21委托代理合同是否要計征印花稅
2020-11-08如何進行商場受傷索賠
2021-03-10應該如何挑選房屋中介
2020-11-26正常離職有沒有補償金
2021-02-18競業限制單方簽字生效嗎
2021-03-05工會的性質是什么
2021-02-26投連險有什么風險
2021-02-19壽險索賠指南
2021-03-07個人人身意外保險的保額有上限規定嗎
2021-01-23建筑工程保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20廣西一起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1-07無駕照發生保險公司應否賠償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