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犯罪要不要負責任
根據《刑法》第18條的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院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根據該條規定,精神病人的刑事責任問題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完全無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
這是指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這種精神病人是完全無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對其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要確認他是完全無刑事貿任的精神病人,必須同時符合兩個標準:
(1)醫學標準。即他在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時是處于精神病狀態之中,而且正處于發病期而不是緩解期和間歇期,實施危害社會的原因是由于有精神病所引起的。。
(2)心理學標準。即由于行為人有精神病而使他完全喪失了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是否符合這兩個標準,即是否同于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這要經過法定程序鑒定確認、即依法進行司法精神的鑒定。
2、完全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
這是指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情況。間歇性的精神病人處于間歇期,沒有發病,精神是正常的,具有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所以他們在間歇期間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構成犯罪,應負完全的刑事責任。
這種精神病人一般是間歇性的精神病,精神病發作的時候沒有刑事責任能力,而沒有發作的時候則相當與正常人,這個時候犯罪當然要承擔完全的刑事責任。對于是否有完全的刑事責任能力,當然也需要精神病鑒定機構的鑒定結論來審查判斷。
3、限制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又稱為減輕刑事責任或部分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
這是指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情況、他們是介于完全無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他們犯了罪應負刑事責任,但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我國刑法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對于這種病人,在犯罪的時候是有一定的刑事責任能力的,但是他的刑事責任能力在那個時候是不完全的,反應在處罰上來,則當然可以對其適用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精神病人犯罪要不要負責任”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刑法的規定,精神病人犯罪要不要承擔刑事責任,依據其刑事責任能力而定,如果是完成沒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不承擔刑事責任。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援助對象及范圍
2021-01-27交通事故訴訟時效過期怎么辦
2021-01-22抄襲小說犯法嗎
2021-02-09交通事故中兩人受傷是否分別訴訟
2020-11-30申請破產后法人會被列入黑名單嗎
2021-01-21配偶有家庭暴力怎么解決
2020-12-05和艾滋病人結婚是無效的嗎
2021-03-02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2020
2020-12-04想離婚怎么進行外遇取證
2021-01-16合同保全有哪些措施
2021-01-30夫妻相互繼承遺產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4未裁決的違章處理辦法是什么
2020-11-15雇傭關系和勞務關系的區別
2021-02-23公司裁員賠償規定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22兒子非親生離婚可以得到精神損失賠償嗎
2021-02-16提前半個月辭職合法嗎
2021-03-10人壽保險拒賠原因都有什么
2020-11-26藥物過敏致死是否屬于意外傷害
2020-12-20保險公司車險理賠程序
2021-03-03二手車買賣遭遇保險“真空地帶”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