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時效是當事人能夠向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有效期限,超過了這一期限,則當事人喪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一般訴訟時效和法定訴訟時效的規定。行訴法第39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由此可見,行訴法規定的一般訴訟時效為三個月。法定訴訟時效即法律有規定的訴訟期限從其規定。中國行政法律所規定的行政起訴期限有5天、10天、15天、30天等不同期限的規定。
訴訟時效的效力就是指訴訟時效屆滿所產生的法律后果。根據民法通則第135條、第138條的規定,這種法律后果表現在:
1、行政訴訟時效屬于消滅時效在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后,所產生的法律后果是消滅了權利人享有的勝訴權,即權利人喪失了獲得法律強制保護的權利。
2、行政訴訟時效消滅勝訴權,而不消滅起訴權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3條的規定,權利人在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后起訴的,人民法院仍應予以受理,不得以訴訟時效屆滿為由不予受理。因為人民法院在受理之后才能查明訴訟時效是否屆滿。當然,如果有人民法院受理后查明沒有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則依法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如果人民法院查明權利人確有正當理由的,則依法認定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予以延長,以便保護權利人的權利。
3、行政訴訟時效屆滿并不消滅實體權利
這就是說,訴訟時效屆滿,導致權利人的勝訴權消失,人民法院不再予以強制保護。但是,權利人基于民事法律關系所享有的民事權利(實體權利)仍然存在,所以,義務人在訴訟時效屆滿之后自愿向權利人履行義務的,權利人仍然有權接受。不受訴訟時效限制(民法通則第138條)。而且基于當事人實體權利義務的存在,義務人在自愿履行義務后,又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反悔的,人民法院也不予以支持。但是,如果有證據證明實體權利本身已因其他原因而消滅的,則履行義務的義務人可以不當得利為由要求返還。
對于你提出的“行政不作為起訴時效”問題,律霸網小編已經整理出來了,行政訴訟時效是當事人能夠向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有效期限,超過了這一期限,則當事人喪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一般訴訟時效和法定訴訟時效的規定。有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城中村拆遷的基本流程怎么走
2021-02-19偽造身份證件罪情節嚴重怎樣認定
2021-01-28冤假錯案發生的主要原因刑訊逼供嗎
2021-01-23網貸下架造成逾期怎么辦
2020-12-25商標權轉讓應該怎么做
2020-11-26哺乳期被裁員賠多少
2020-12-04企業如何登陸新三板掛牌
2021-02-13哪些人能享有探望權,探望權有哪些內容
2021-01-08交通事故怎樣選定管轄法院
2020-11-15集資房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05夫妻關系受競業協議限制嗎
2021-01-08雙方當事人在發院達成調解協議 一方不履行咋辦
2020-11-29飛機延誤怎么辦
2021-01-06保險公司賺錢的方式是什么
2020-12-17購房應該怎樣投保
2020-11-27保險合同效力的變更
2021-01-17保險合同的變更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021-01-10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是什么
2020-12-26保險公司該不該為無責任事故車輛買單?
2021-03-07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單證和標志管理的通知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