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對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變更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防止其逃避偵查、起訴和審判,責令其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并出具保證書,保證隨傳隨到,對其不予羈押或暫時解除其羈押的一種強制措施。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陀^地說,犯罪嫌疑人被羈押后,最應當考慮和最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的行為即為代為取保候審。
取保候審只是我國強制措施的一種,能夠辦理取保候審并不代表不用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如果經(jīng)過偵查確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卻有犯罪事實,那么法院最終會根據(jù)案情依法判處相應的刑罰。
取保候審只是一種強制措施,不是刑罰處罰。關鍵要看取保候審期滿后,法院作出有罪還是無罪,罪重還是罪輕,是否追究刑事責任的判決。
1,取保候審是一種強制措施,這與判不判刑沒關系。
2,如果法院審理查明未犯罪,當然不會判刑。
3,一般情況下,取保候審的會被判緩刑。
因此,判刑是看你的案情。如果最終查實清楚是有犯罪事實那么肯定是要判刑的,至于量刑如何也是要案情的,不過一般能取保也說明案情不是很嚴重,量刑在三年以下還有可能判緩刑的。
取保候審期滿以后怎么處理
取保候審即將到期的,執(zhí)行機關應當在期限屆滿十五日前書面通知決定機關,由決定機關作出解除取保候審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決定,并于期限屆滿前書面通知執(zhí)行機關。執(zhí)行機關收到?jīng)Q定機關的《解除取保候審決定書》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通知后,應當立即執(zhí)行,并將執(zhí)行情況及時通知決定機關。
被取保候審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沒有違反《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的規(guī)定,也沒有故意重新犯罪的,在解除取保候審、變更強制措施或者執(zhí)行刑罰的同時,縣級以上執(zhí)行機關應當制作《退還保證金決定書》,通知銀行如數(shù)退還保證金,并書面通知決定機關。
執(zhí)行機關應當及時向被取保候審人宣布退還保證金的決定,并書面通知其到銀行領取退還的保證金。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wǎng)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治安強制措施的種類
2020-12-11專利代理人掛靠需要多少錢
2021-03-03申請著名商標的條件如何規(guī)定
2020-12-24轉賬支票可不可以掛失止付
2021-01-20勞動合同解除手續(xù)
2020-11-09夫妻離婚后,未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是否還有監(jiān)護權
2021-01-12抵押的房子能查封嗎
2020-12-28擔保合同需要債務人知道嗎
2021-03-04醫(yī)療糾紛的防范
2020-11-09情勢變更是否屬于合同免責原因
2021-03-17雇傭關系傷者主動放棄治療還要賠償嗎
2021-01-15勞動合同寫錯劃掉可以嗎
2021-01-22離婚訴訟中人壽保險的價值怎樣確定
2021-02-06人壽保險受益人怎樣指定
2020-11-24新車自燃廠家賠嗎
2021-02-11財產保險合同受益人如何確定
2021-03-10保險合同必須書面生效嗎
2021-01-22法院可以查封個人失業(yè)保險金嗎
2021-02-17保險合同糾紛無證駕駛免賠嗎
2020-12-23保險合同是否在合同到期退保險本金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