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執行,執行在什么情況下發生
在法院執行程序中,導致不能執行的情形很多,有法定不能繼承執行的情形,也可具體客觀事實存在時(比如被執行人遭遇重大意外災難事故以及出現導致執行程序無法進行的情形),都可能中止、中斷、終止執行。
法定情形有以下情形:
《民事訴訟法》第三編執行程序
第二十二章執行中止和終結
第二百五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
(一)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
(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
(四)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復執行。
第二百五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執行,又稱強制執行,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運用國家強制力,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以實現生效法律文書的訴訟活動。
執行和審判雖然都是人民法院的行為,但又有原則性區別。
(1)審判基于審判權而發生,執行基于司法執行權而發生,這兩種權利在我國均由人民法院行使。
(2)審判的目的是確認權利義務關系,執行的目的是實現權利義務關系。
(3)審判由人民法院審判組織進行,執行由人民法院執行組織進行。
執行是民事訴訟的最后階段,但不是必經階段。除義務人能自動履行義務的法律文書不需要經過執行外,確認法律關系的判決、變更和消滅的判決也均不發生執行問題。也就是說,執行是有條件的,這些條件是:
1.執行必須以生效法律文書為根據
這些法律文書包括:人民法院制作的生效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支付令和罰款決定書,仲裁機構制作的生效裁決書和調解書,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行政機關制作的依法由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和行政處理決定書。
2.作為執行根據的法律文書必須具有給付內容
這就是說,如果執行根據是人民法院制作的判決書,該判決書必須屬于給付判決。確認、變更和消滅法律關系的判決沒有執行內容,不能作為執行根據。
3.必須是義務人拒不履行義務
法律文書生效后,如果義務人依照法律文書的要求自動履行了義務,也就不需要再去強制執行。
希望通過上面的內容您能對于執行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相關的問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房屋拆遷程序怎么規定
2021-03-21第三方支付實現原理是怎樣的
2020-11-12傳喚意味著定罪嗎
2021-01-05在超市摔倒的賠償責任是怎樣
2020-12-14業主要求罷免業主委員會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7天津下崗職工轉移勞動關系 申請獎勵程序
2021-02-05找壽險公司索賠有哪些手續,索賠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25航班取消賠償
2020-12-03火災保險賠償賠償標準
2020-12-25一旦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承擔哪些義務
2020-11-16保險公司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1-03-23遞延年金 DeferredAnnuity
2021-03-25殘廢
2021-02-17開荒地沒有合同政府可以收回嗎
2021-02-12出讓土地能建學校嗎
2021-03-13集體土地流轉如何登記
2020-11-102020房屋拆遷補償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1-03-10梅州梅縣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2-04沒看到一書四方案,征地拆遷是合法的嗎
2021-03-14如何判斷拆遷補償是否合理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