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位行賄罪的認定與立案標準
根據2000年1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行賄罪立案標準》的規定:單位行賄罪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行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回扣、手續費,情節嚴重的行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單位行賄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
2、單位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行賄,數額在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為謀取非法利益而行賄的;
(2)向三人以上行賄的;
(3)向黨政領導、司法工作人員、行政執法人員行賄的;
(4)致使國家或者社會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
由此可見,涉嫌單位行賄罪案件,行賄數額達到二十萬以上即應當予以立案偵查。
二、現行單位行賄罪立案標準有悖于"4.18"《解釋》的立法精神
2016年4月18日,“兩高”發布《關于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稱“《解釋》”),《解釋》第一條將貪污罪、受賄罪起點數額由1997年的五千元提高到三萬元,是原起點數額的六倍,同時規定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三萬元,具有一定較重情節的,應當認定為“其他較重情節”;《解釋》第七條將行賄罪起點數額由2000年的一萬元同樣提高至三萬元,是原起點數額的三倍,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三萬元,具有一定較重情節的,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變化,以往確定的定罪量刑標準已不適應這種發展變化,以上起點數額的提升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但遺憾的是,單位行賄罪的立案標準仍停留在2000年的二十萬上。雖然,2000年1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關于行賄罪立案標準》中對單位行賄罪及行賄罪的起點數額做了統一明確,但今年的“4.18”《解釋》中,單位行賄罪卻沒有像行賄罪一樣受到“平等待遇”,兩高對其立案數額沒有作出任何調整,這有悖于“4.18”《解釋》的立法精神,也不是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應有表現。
三、建議提高單位行賄罪的立案標準,實現罪刑均衡
為消除單位行賄罪立案標準的滯后性,體現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建議提高單位行賄罪的立案標準,即便不按照貪污罪、受賄罪原起點數額的六倍提升,也應當按照行賄罪原起點數額的三倍提高,即單位行賄數額在六十萬元以上的應當予以立案,數額在三十萬以上不滿六十萬的、具有一定較重情節的亦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可以加大經濟處罰力度,規定遠重于其他犯罪的罰金刑判罰標準,以突出“4.18”《解釋》的依法從嚴原則。如此的立案標準,更具有前瞻性,更能實現罪行均衡,同時也符合我國目前的立法、司法精神。
四、對相關罪名(對單位行賄罪)的延伸思考
對單位行賄罪,是指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以財物,或者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上述單位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行為。2000年1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行賄罪立案標準》中明確:個人行賄數額在十萬元以上、單位行賄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同時規定,個人行賄數額不滿十萬元、單位行賄數額在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但具有一定較重情節的應予立案,但今年的“4.18”《解釋》對該罪名的立案標準亦未做相應提高。
同理,建議將對單位行賄罪的起點數額上調至:個人行賄數額在三十萬以上、單位行賄數額在六十萬以上,個人行賄數額不足三十萬或單位行賄數額六十萬、但具有一定較重情節的亦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以此減少司法實踐過程中的矛盾點,實現相關罪名之間的協調統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該如何處理
2021-02-26股權轉讓必須去工商局變更么
2021-02-02留置流押條款無效的法律后果
2020-11-10信用卡逾期被起訴流程
2021-01-09行政機關不聽取當事人的申辯,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
2020-12-11監護人能侵犯隱私權嗎
2021-02-13再次指定管轄禁止
2021-01-21侵權損害答辯狀怎么寫
2020-11-15合同形式的概念
2021-01-13勞動關系轉移三方協議
2020-12-11申請回避可以口頭嗎
2020-12-02保險索賠時間不可過長
2021-01-07壽險詐騙的類型包括哪些
2021-03-22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受害人采取哪種方式索要賠償更有利
2021-02-23意外傷害險可分為哪些種類
2020-11-12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是什么意思
2021-02-01怎樣適用保險合同中的不利解釋原則
2020-12-23法律規定投保人有哪些權利
2021-01-31投保人怎么要求退還保險費
2021-01-05解釋保險合同條款應當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