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公訴人申請回避由誰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察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刑事訴訟法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關于回避決定作出以前所取得的證據和進行的訴訟行為是否有效的問題,根據公安機關的有關規定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28條或者第29條規定的情形之一而回避的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在回避決定作出以前所取得的證據和進行的訴訟行為,可以由作出決定的公安機關負責人、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根據案件具體情況決定其是否有效。
在法庭審判中,如果當事人申請公訴人回避由檢察長決定的。
刑事訴訟中的回避,是指司法人員因與案件或案件當事人具有某種利害關系或其他特殊關系,可能影響刑事案件的公正審理,而不得參加對該案進行的訴訟活動的一項訴訟制度。人民法院審判人員的回避,旨在確保法官、陪審員在訴訟中保持中立無偏的地位,使當事人受到公正的對待,尤其獲得公正審判的機會。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三百九十四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在審判活動監督中,如果發現人民法院或者審判人員審理案件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糾正意見”。“出席法庭的檢察人員發現法庭審判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應當在休庭后及時向本院檢察長報告”。“人民檢察院對違反程序的庭審活動提出糾正意見,應當由人民檢察院在庭審后提出”。據此,出庭支持公訴的公訴人對于法庭組成人員違反回避規定的,在現有的法律制度框架內,只能在休庭后向本院檢察長報告,由人民檢察院在庭審后提出糾正意見,而不得在庭審中申請審判人員回避。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對公訴人申請回避由誰決定相關內容,如果要申請公訴人員回避的,是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來決定的,滿足回避條件的,應當回避。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事調解后還可以保全嗎
2020-11-29滴滴營運證2020年新規定
2021-01-09什么是家庭冷暴力,遭到冷暴力該如何處理
2020-12-31交通意外保險怎么賠償
2021-01-01申請執行人不配合股權變更能否提存
2020-12-05雇傭關系的賠償標準
2021-01-19公司裁員賠償范圍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12勞動糾紛法官會受賄嗎
2021-01-04飛機延誤賠償多久到賬
2021-01-09保險合同生效的含義具體是怎樣的
2020-12-28汽車改裝保險杠違法嗎
2021-02-22快速理賠定損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0-11-21保險利益的含義是什么呢
2021-03-10人身保險受益人為配偶,離婚后受益人怎么認定
2020-12-16裝寬帶 個人信息遭遇“代理傷”
2021-01-19為什么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出質
2021-02-20房屋拆遷,營業房怎么定性
2020-12-15最新拆遷補償方式還有置換嗎
2021-01-06拆遷補償獎勵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越高越好
2020-12-07高鐵拆遷房屋國家有統一的補償標準嗎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