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單方法定解除權的主體是誰?
關于合同解除權的行使主體,首先,應當是合同當事人,而非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對此,無論是從原《經濟合同法》第27條、第28條所規定的,當出現了解除權行使的法定事由,當事人一方要求變更或解除經濟合同時,應及時通知對方,并且通知應當采用書面形式。
2003年3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5條所做的進一步明確規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職權干涉農村土地承包或者變更、解除承包合同。”等一系列法律法規來看,中國法律對于合同解除權的規定在逐步完善的同時,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即都將合同的解除權賦予了合同當事人,而未賦予人民法院或其他任何機構。其次,在實踐中須注意的是在通常情況下只有守約方才享有解除權,違約一方不享有解除權。這對于法院在審理具體案件中審查解除合同的相關法律文書是否齊備,明確享有解除權的主體是誰,然后做出正確裁決來說是很重要的。
二、合同解除的期限是多久
如前文所述,解除權的行使,是法律賦予當事人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手段。但因為行使解除權會引起合同關系的重大變化,如果享有解除權的當事人長期不行使解除的權利,就會使合同關系處于不確定狀態,影響當事人權利的享有和義務的履行,因此,需要對該權利加以控制或限制。根據中國《合同法》第95條的規定,合同解除權行使的期限有兩種。
第一種是在法定或當事人約定期限內行使。需注意的是無論法定期限還是約定期限,在性質上都屬于除斥期間,解除權于預定存續期間屆滿當然消滅。當事人行使約定解除權的期限,應明確地寫入合同中。在有法律規定的解除期限時,當事人之間也可以通過約定解除權行使的期限來改變法定解除期限。
第二種是在對方當事人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內行使。這是針對解除權的行使期限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而言的。在這種情況下,非受不可抗力影響的當事人或者違約一方的當事人為明確自己的義務是否還需要繼續履行,可以催告對方當事人行使解除權。而享有解除權的當事人在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解除權消滅,合同關系繼續存在,當事人仍然要按合同履行義務。但經催告后多長期限內權利人必須行使,否則解除權消滅,《合同法》未作具體規定,只規定為“合理期限”。對此,實踐中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可根據合同性質、交易目的和交易習慣來確定這個合理期限。
在簽訂了合同后雙方當事人需要按照合同的規定去履行,如果說在合同履行的過程中任何一方有做出違反合同的行為后,另一方也是可以與其解除合同的,如果說簽訂了合同后發生了不可抗力的情況下也是可以解除合同的,在解除合同后一方也是需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解除合同的條件有哪些
什么情況下買方可以單方解除購房合同
房子買賣違約解除合同是否可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訴訟時間多長就不能訴訟了
2021-03-13沒離婚可以在外國再結婚嗎
2021-03-09質押條款是否可以取代質押合同
2021-01-03交通事故主要責任認定工傷可以嗎
2021-02-20擅自向社會發布農作物病蟲害預報或者災情信息怎么處罰
2021-01-21支票日期填寫規范是什么
2020-12-08違法取得贈與物贈與合同有效嗎
2021-02-09拆遷安置房的贈與協議有效嗎
2021-01-24因為家庭冷暴力離婚法院會支持嗎
2021-02-08離婚后夫妻共同居住的房子怎樣分割
2021-02-09死緩一審中院管轄嗎
2021-03-24交通事故怎么確定鑒定機關
2020-11-17如何確定競業限制的范圍
2021-01-09如何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
2021-03-02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原則小議
2020-12-26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與人壽保險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12掛靠車輛出事故的保險費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0-12-12第一個保險合同生效日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29保了車上(貨物)責任險后,貨物掉落導致他人受損是否因該賠償?
2021-01-10車輛被扣貸款保險賠償嗎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