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是當事人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尚未發(fā)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審判決、裁定,在法定期限內(nèi)以書面形式請求上一級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審理的訴訟行為。與刑事訴訟不同,當事人上訴是行政訴訟引起第二審程序發(fā)生的唯一動因。當事人行使上訴權,提起上訴,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上訴人必須適格。凡第一審程序中的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經(jīng)授權的委托代理人,都有權提起上訴。
2、上訴人所不服的一審判決、裁定,必須是法律明文規(guī)定可以上訴的判決、裁定。能夠提出上訴的判決和裁定包括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尚未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對駁回起訴、不予受理、管轄權異議所作出的裁定。
3、上訴必須在法定期限內(nèi)提出。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nèi)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nèi)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fā)生法律效力。
4、上訴必須遞交符合法律要求的上訴狀。當事人提出上訴,既可以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出。當事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5日內(nèi)將上訴狀移交原審人民法院。
(二)上訴的受理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包括當事人提交的和第二審人民法院移交的),應當審查;對有欠缺的上訴,應當限期當事人補正。上訴狀內(nèi)容無欠缺的,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在5日內(nèi)將上訴狀副本送達被上訴人,被上訴人在收到上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nèi)提出答辯狀。被上訴人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答辯狀,應當在5日內(nèi)連同全部案卷,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第二審人民法院經(jīng)過審查,如果認為上訴符合法定條件,應予受理;如果認為不符合法定條件,應當裁定不予受理。
上訴一經(jīng)受理,案件即進入第二審程序。在行政訴訟第二審程序中,被訴行政機關不得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十級工傷賠償標準
2021-03-01股東出資是什么,股東出資方式有哪些
2021-03-07非法行醫(yī)犯罪行為包括哪幾種情形
2021-02-11我國現(xiàn)行行政訴訟原告資格制度是怎樣的
2020-12-29注冊商標被注銷后還有補救措施嗎
2020-12-12倉儲合同中違反有效承諾合同是否能成立
2020-12-03小區(qū)電梯廣告牌收益應該歸誰所有
2020-12-05集體土地的租賃期限是多久
2021-01-01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zhuǎn)方式是如何的
2021-01-31房屋中介交易流程是什么
2020-12-27勞動合同到期,單位不續(xù)簽勞動合同要如何補償
2020-11-15工齡計算方法
2020-11-08關于終身人壽險的相關知識
2020-11-11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種類
2020-12-11財產(chǎn)保險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3-13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的理賠是怎樣的
2020-12-08如何寫保險賠償申請書
2021-01-17離婚后還是原配偶保單的受益人嗎
2021-01-052020房屋拆遷補償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1-03-10拆遷安置房是多少年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