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審理過程中,發現喬某除了一張30萬元的銀行轉款憑證,再無其他證據,遂告知喬某現有證據無法證明其與徐某之間存在借貸關系,并詢問其是否變更訴訟請求,喬某堅持要求按照雙方之間存在民間借貸關系來主張權利。法院最終判決喬某敗訴。
我國民事訴訟遵循的是“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具體到民間借貸糾紛中,原告要求被告返回欠款,必須舉證證明兩項基本事實:
第一,雙方之間存在借貸關系;
第二,出借人確實提供了借款。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條第1款規定:“在合同糾紛案件中,主張合同關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當事人對合同訂立和生效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第2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
第64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第197條第1款規定:“采用書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210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因此,本案中,雖然喬某憑銀行轉款憑證證明了自己轉款30萬元至徐某賬戶,但是其還需證明二人之間存在借貸關系。由于喬某無法提供徐某出具的借條或者與徐某簽訂的借款合同等證據來證明二人之間存在借貸關系,法院判決喬某敗訴是合理的。
現實生活中,自然人之間的民間借貸多發生在親戚朋友或者比較相熟的生意伙伴之間。出借方往往因為覺得對方是熟人,對借條、借款合同這類憑證通常覺得無足輕重,殊不知法律規定相當嚴格,法院審理此類案件首先就要審核雙方借貸關系是否存在,而判斷借貸關系存在與否,關鍵要看借條、借款合同等書證。喬某無法提供此類證明,因而敗訴。本案中,如果喬某以不當得利為由起訴,則有可能獲得對自己有利的判決。根據第92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喬某只需證明有給徐某轉款的行為即可,而徐某卻要證明自己有取得這筆錢的合法根據,否則,就要承擔敗訴后果。當然,如果喬某以不當得利作為訴求,則無法獲得利息支持。此案也提醒人們,作為出借方應當“先小人,后君子”,以免日后發生糾紛有理難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做傷殘鑒定的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08孩子在幼兒園發生事故費用應該誰出
2021-03-20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23女方出軌男方提出離婚需要什么證據
2021-02-25物業能在合同到期后收取物業費嗎
2020-12-12如何證明個人財產與債務無關
2021-01-16顧客在超市門口摔倒超市要賠償么
2020-12-12如何避免租房定金糾紛
2020-12-15不繳納工會費還可不可以享受工會的權利
2021-03-10人壽保險合同的法律適用范圍
2020-11-29離婚時人壽保險如何分割
2020-11-11購買定期壽險有哪些好處
2021-02-05保險人如何計算保險額
2021-02-20違反保險法關于保險業務規則有哪些
2020-12-02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五條具體內容是什么
2021-02-14如何挑選合適的保險代理人
2020-12-09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1-01-06招,拍,掛有什么優點
2021-03-02對拆遷安置不滿意怎么維權
2021-02-10拆遷戶口申請書介紹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