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合同違約責任 ? 合同糾紛 ? 合同法違約責任 ? 合同詐騙罪 ? 陰陽合同 ? 租房合同違約 ? 合同補充協議
我國《合同法》中具體規定了違約賠償的內容,要是一方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有違約行為的話,那么就要對另一方承擔違約責任。但很少人知道合同法違約責任賠償方式有哪些。下面就讓律霸小編來為你做詳細解答。
從實際出發,我們認為承擔違約責任的具體方式應該包括:
1、實際履行。對“實際履行”之界定,各國存在較大分歧。要言之,大陸法把實際履行作為主要救濟方法,一方當事人違約,另一方當事人可要求其履行或請求法院判決其履行合同規定的特定義務,而不允許其以金錢或其它方法代替履行。英美法把實際履行作為輔助救濟方法,一般僅限于法院判決并強制違約方履行義務,而且只有在損害賠償不是一種充分的補救方法時才采用。
我國亦規定了實際履行,稱為“繼續履行”,除第107條外,《合同法》第 109條、第110條等條款規定,金錢債務應當實際履行,非金錢債務在特殊情況下不適用實際履行。特殊情況即指法律上或事實上不能履行;債務的標的不適于強制履行或履行費用過高;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2、采取補救措施。如質量不符合約定,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如無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非違約方可根據標的性質和損失的大小,合理選擇要求對方采取修理、更換、重做、退貨、減少價款或報酬等措施。另外,《合同法》第112條規定,受損害方在要求違約方采取合理的補救措施后,若仍有其他損失,還有權要求違約方賠償損失。
3、賠償損失。又稱“損害賠償”,是違約人補償、賠償受害人因違約所遭受的損失的責任承擔方式,它是一種最重要最常見的違約補救方法。
損害賠償具有典型的補償性,它以違約行為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事實為基礎。沒有損害事實就談不上損害賠償。這是損害賠償不同于違約金的根本所在。賠償損失也有一定的限制,即損害賠償額應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即合理預見規則。損害賠償直接關系到當事人雙方的物質利益分配,體現著違約責任的作用,是一種較普遍的責任方式,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
4、支付違約金。違約金是指合同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在合同債務人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義務時,向對方當事人支付的一定數額的金錢。 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違約金,未約定則不產生違約金責任,且違約金的約定不應過高或者過低。
5、定金罰則。當事人可以約定定金,定金按擔保法規定執行,但如果同時約定定金和違約金,當事人可選擇適用其一。
關于合同法違約責任賠償方式的內容,律霸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但愿能幫你解決疑惑。從相關法律的規定中知道,合同違約的賠償方式主要有五種,而具體該使用哪一種方式,各位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合同違約責任相關法律規定有哪些
?合同賠償規則有哪些
?合同違約的自救手段有哪些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陳蛟律師,男,漢族,兼修法律與管理,獲法學學位與管理學學位,民商事專業律師。2015年至今就職于貴州北斗星律師事務所(全國優秀律師事務所、省級文明律師事務所、貴州省人民滿意的律師事務所)。2018年9月份,陳蛟律師代理的貴陽市某小區業主起訴某房開退還“三通費”一案經貴陽市云巖區法院一審、貴陽市中院二審,二審法院采納本律師代理意見,某房開需要退還已收取的“三通費”。隨后該案被'百姓關注'報道,多家媒體公眾號轉載。2018年10月26日,陳蛟律師接受貴陽廣播電視臺采訪,就房開企業收取“三通費”一事作出公開解答。 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受人之托,忠人之事。陳蛟律師致力于為每一位當事人提供最優質、高效的專業法律服務。
醫療糾紛訴訟流程有哪些
2021-01-17買房子需要哪些程序?
2021-02-12涉外婚姻離婚要怎么應訴
2021-03-04事故全責不處理能年檢嗎
2020-12-31人進監獄了欠銀行貸款怎么辦
2021-03-11經濟犯會判死刑嗎
2021-03-06房屋贈與的步驟有哪些
2020-12-17交通事故傷殘評定方法是什么
2021-02-28擔保合同無效有幾種情況
2020-12-10房產證沒過戶可以直接辦不動產嗎
2021-03-10職工在廠里吃早餐時猝死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2-22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相關內容
2020-12-28投保人的權利與義務是什么
2020-12-26本案中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
2020-12-03出事后保險公司要通話記錄做什么
2021-01-06貨車司機沒有資格證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2保險經營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1-02-07誰有權指定人身保險的受益人
2020-11-20關于對保險法第17條規定的明確說明應如何理解的問題的答復內容是什么
2021-01-17村民之間轉包只需備案,不需經過村委會書面同意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