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同履行中,合同的一方或者雙方甚至多方都可能出現違約的情形。預期違約也就是叫做先期違約,是違約的一種。那么關于合同預期違約制度的默示毀約指的是什么?下面,就由律霸小編在下文中為大家帶來關于合同預期違約制度的默示毀約的具體內容。
默示毀約行為對債權人期待債權的侵害不象明示毀約那樣明確肯定,因而在實踐中也更難于把握與操作,甚至可能導致這種訴權的濫用。因此,明晰默示毀約的構成要件, 解決默示毀約操作的籠統性及簡單性是非常必要的。
默示毀約的構成要件是:
1、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因對方的行為表示而預見到對方在履行期限到來時將不能履行合同的主要義務,在這里默示毀約方沒有象明示毀約者那樣明確肯定地表示他將毀約或拒絕履行合同義務,盡管如此,根據其行為和能力的狀況可以預見他將不能履約,使對方的期待債權不能實現,故而亦構成違約。
2、債權人對對方不能履約的行為表現證明不能履約須有充足確切的證據。這種預見具有強烈的主觀因素,因此要防止主觀臆斷默示毀約、濫用默示毀約違約責任追究的情況發生,必須要確立科學的客觀的判斷標準。可從以下幾方面確定:
1、對方履行義務的能力有嚴重缺陷,如債務人經營不善或多次交易失信,或遭受意外損失,已出現嚴重虧損,影響其清償能力;
2、合同訂立后,債務人的信用有嚴重缺陷,其雖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清償債務,但其故意轉移財產,不行使到期債權,逃避債務,或有其他欺詐行為使得債權人足以對其的信賴 產生動搖;
3、債務人沒有按照合同的規定從事履約的各項準備工作或將合同的標的物與他方重新簽訂合同導致履約不能等等。在實踐中要求我們必須以確鑿的證據來確認是否構成默示毀約,應根據證據的合法性、真實性與關聯性的原則嚴格加以確認,從而能夠根據默示毀約制度有效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又防止該制度被濫用。
默示毀約與不安抗辯權。中國合同法第68條與第69條確定了不安抗辯權制度。不安抗辯權與默示毀約制度有種種相似之處,表現在:
1、兩種制度均承認在債務履行期到來之前,債務人雖然未明確表示將不履行債務,但有明顯的證據證明債務人在約定的債務履行期到來時將不能履行;
2、二者的救濟手段基本是一致的,即可以中止履行或解除合同;
3、兩者對債務人義務的免除均是要求債務人立即履行債務。但由這些相通之處很多同志據此提出在不安抗辯權制度之外另行規定默示毀約制度的必要性的質疑。筆者以為,兩種制度仍有不同之處,
一是不安抗辯權的行使前提是雙方當事人履行債務的時間有先后之別,而默示毀約卻不以雙方當事人履行債務的時間先后為條件;
二是不安抗辯權發生在一方經營狀況嚴重惡化等難以向對方對價給付的情形下,默示毀約則不僅限于此,他可能發生于一方惡意逃避債務的情形。默示毀約制度并不必然要求債務人提供擔保以消除違約的危險,而不安抗辯權制度則要求停止中止履行須向對方提供擔保。
在上文中,律霸小編為大家帶來了關于合同預期違約制度的默示毀約的具體內容,相信大家在閱讀了上文的內容過后對于合同預期違約制度的默示毀約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在合同事務方面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您可以在律霸的知識欄目進行查詢。
合同違約責任和侵權的區別是什么?
合同預期違約制度的基本特征
合同預期違約制度的明示毀約指的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任正良律師具有較為深厚的法學功底及豐富的訴訟經驗,為眾多當事人挽回巨額的經濟損失并爭取到最大化的合法權益。從進入法律服務領域起,任正良律師即秉持著“專業、誠信、效率”的宗旨,對每一個委托人的境遇感同身受,對于律師來講,不只是一個案件這么簡單,而是會觸及到人生軌跡的變化,如履薄冰,不敢有絲毫疏忽。北京京騰律師事務所作為一家專門從事民商事領域的專業型律所,在婚姻家事、合同糾紛、債權債務、法律顧問、非訴項目中皆取得極大的成就,以團隊化辦案模式、充分整合地區、行業資源,為委托人的合法權益提供最為優質的保障!
定金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1-02因疫情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應怎樣辦
2021-01-31構成商標的圖形應達到什么要求
2021-03-02贍養協議公證細則
2021-01-18贍養老人能占有老人房屋嗎
2021-01-03公證遺產之后可否不繼承轉賣
2021-02-03雇傭關系因疾病死亡怎么辦
2021-01-14勞動規章制度怎么舉證
2020-11-15勞動合同能隨意變更嗎?
2020-11-17解除勞動合同之后多久生效
2020-12-17勞動關系從何時建立,是什么意思
2021-02-15勞動調解應該去哪
2021-03-10勞動爭議案件辦案指南
2020-11-16免責條款有效性認定的法律要件有哪些
2021-02-15什么是互碰自賠,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23公眾責任險如何理賠
2021-02-06產品責任保險賠償處理
2021-02-09保險合同的條款形式有哪些
2021-02-13撞墻事故該怎樣索賠
2021-02-04保險證等不等于保險憑證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