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
受讓人需為善意。即受讓人在與無權處分人就某物發生法律行為時,不知道無權處分人對該物沒有處分權。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不知情是指法律行為發生時的不知情,事后知情與否并不影響善意取得的構成。實踐中,判定受讓人在法律行為發生時是否不知情要結合轉讓時的價格及交易的場所、環境等因素綜合考慮。
行為具有有償性。受讓人取得財產的法律行為應該具有財產交易的性質,受讓人應該支付一定的對價。實踐中,對于動產,善意取得的適用應以動產以合理的價格轉讓為前提;對于不動產,由于其公示的方式為登記,而登記在我國具有很強的公信力,受讓人因信賴登記所記載的權利人有處分權利而與其發生了法律行為,即使不動產轉讓的價格較低,也不應影響善意取得的構成。
依法進行了公示。即動產依照規定進行了交付,其中現實交付、簡易交付及指示交付等均可構成善意取得;對于占有改定,由于標的物仍然由出讓人繼續占有,部分學者認為不宜適用善意取得。筆者認為占有改定下的受讓人亦取得了對標的物的占有,只要受讓人是基于對無權出讓人占有的信賴而進行交易,其支付了合理的對價,就應肯定其善意取得所有權,不應因占有移轉的方式不同而有差異。而不動產則依照法律規定進行了登記。
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
受讓人取得物權。善意第三人依照善意取得制度取得了受讓物的物權,原權利人對該物所享有的相關權利消滅,原權利人不得要求善意第三人返還該物。
原權利人得以向無權處分人主張侵權責任、違約責任以及不當得利請求權。原權利人的物權因無處分權人的處分行為而消滅,其可以基于侵權行為的規定向無權處分人主張損害賠償請求權;如果原所有權人與無權處分人存在合同關系,如借貸關系、租賃關系等,則原所有權人依債務不履行制度向無權處分人主張違約賠償請求權;無權處分人因其無權處分行為獲得的利益并致原權利人利益受損,損益結果的變動沒有法律依據,原權利人得以向無權處分人主張不當得利請求權,要求其返還所受利益。
在善意取得中,受讓人取得物權。善意第三人依照善意取得制度取得了受讓物的物權,原權利人對該物所享有的相關權利消滅,原權利人不得要求善意第三人返還該物。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器官捐獻的基本規則是什么
2021-02-18公司經營范圍能增加對外貿易嗎
2020-11-30知識產權與物權的關系是什么
2021-03-19商標侵權應該如何處置的
2020-12-26有規定孩子三周歲內離婚歸媽媽嗎
2021-01-29什么樣的遺囑不能更改
2020-12-24停車位租賃合同
2020-12-05哺乳期可以做勞動合同變更嗎
2020-11-1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2021-03-20工齡認定在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23割去雙耳 4張保單曝自演血案真相
2021-03-07什么是商業代理?
2021-02-11如何監管土地流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021-02-07棚戶區改造是指危房、舊房改造,拆遷補償有什么不一樣
2020-11-19不服征地拆遷補償方案,可重復申請行政復議嗎
2021-01-19城市房屋拆遷補償與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有什么區別
2021-01-28拆遷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什么
2020-11-222020最新企業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04購買小產權房有什么風險
2021-01-23農村舊房拆遷,每平給1000左右補助,合理嗎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