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安部1997年1月9日發出的《關于辦理利用經濟合同詐騙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
第(五)、關于追繳贓款贓物規定:
公安機關辦理利用經濟合同詐騙案件,在尚未立案前,不得扣押物品或者凍結款項。行為人進行詐騙犯罪活動,案發后扣押、凍結在案的財物及其孳息,應當發還給被害人;如果權屬不明確的,可按被害人被騙款物占扣押、凍結在案的財物及其孳息總額的比例發還被害人。
行為人將詐騙財物已用于歸還債務、貨款或者其他經濟活動的,如果對方明知是詐騙財物而收取,屬惡意取得,應當一律予以追繳;如確屬善意取得,則不再追繳。被害人因此遭受損失的,可依法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解決。
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發布單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
【發布文號】法釋〔2011〕7號
【發布日期】2011-03-01
【生效日期】2011-04-08
第十條行為人已將詐騙財物用于清償債務或者轉讓給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追繳:
(一)對方明知是詐騙財物而收取的;
(二)對方無償取得詐騙財物的;
(三)對方以明顯低于市場的價格取得詐騙財物的;
(四)對方取得詐騙財物系源于非法債務或者違法犯罪活動的。
他人善意取得詐騙財物的,不予追繳。
第十一條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準。
三、雖然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對詐騙后抵債的贓款能否判決追繳問題的電話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對詐騙后抵債的贓款能否判決追繳問題的電話答復》中規定“贓款贓物的追繳并不限于犯罪分子本人,對犯罪分子轉移、隱匿、抵債的,均應順著贓款贓物的流向,一追到底,即使是享有債權的人善意取得的贓款,也應追繳。”但因為該司法解釋頒時間為1992年,與1996.12.2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行為人將詐騙財物已用于歸還個人欠款、貨款或者其他經濟活動的,如果對方明知是詐騙財物而收取,屬惡意取得,應當一律予以追繳;如確屬善意取得,則不再追繳。和公安部1997年1月9日發出的《關于辦理利用經濟合同詐騙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五條,及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條的規定有沖突。
因此,只要案外人取得款項是善意的,國家就無權追繳。
行為人將詐騙財物已用于歸還債務、貨款或者其他經濟活動的,如果對方明知是詐騙財物而收取,屬惡意取得,應當一律予以追繳;如果是善意的,不得追繳。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使不安抗辯權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10經營醫用酒精需要什么許可證
2020-12-19治安處罰程序
2021-01-18老年人有繼續受教育的權利嗎
2020-12-13如何用法律來保護平等權
2021-02-02事故認定書如何開具
2020-11-20未留有遺囑的老人遺產子女怎么分配
2021-02-27不得抵押的房地產有哪些?
2021-02-25合同撕毀后還有效嗎
2020-11-28農民工在什么情況下可以進行投訴舉報?
2021-02-03實習期未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發生事故屬于工傷嗎
2020-12-10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別規定有哪些
2021-01-22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確定的方式是怎么樣的
2021-01-04保險欺詐及其防治
2021-03-04岑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5學校平安保險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0-12-05被自己的車軋死 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1-17簽訂保險單后是否可以轉讓
2020-11-11瑞士人活得“保險”
2021-01-05承包的土地可以建房嗎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