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人類社會究竟想通過刑罰來得到什么結果呢?
對此,古往今來的許多哲學家和法學家都絞盡腦汁,得出了各自的答案,尤其是近現代的哲學家和法學家對此更是具有極大的熱情,紛紛發表了各自的見解,這些見解也就被歸納成了不同的派別。
一、對西方各派別的評析
根據日本人島田武夫的著作——《日本刑法新論》,關于刑罰的目的,有幾種不同認識觀點:
(一)絕對主義
此派認為人的“自由是天賦的,而意志自由是自由的思想基礎,沒有自由意志,就不可能有其他自由,包括人身自由在內。人的行為是根據其自由意志進行選擇,歸諸道義責任。依據自由意志只能選擇實施有利于社會的行為,不能選擇不利于社會的行為。選擇實施不利于社會的行為,就是危害社會,就是惡,就是犯罪。為惡或者犯罪都要受到報應”①。刑罰就是相應的報應,是犯罪的結果,犯罪是刑罰的原因。換句話說就是,罪犯只是由于其犯罪行為的存在才被科處刑罰,除此之外,刑罰不追求其他任何目的,所以被稱為絕對主義,又稱報應主義。它可分為狹義的報應主義和贖罪主義:
1.狹義的報應主義。這種主張從因果報應和維護正義出發,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個人如果實施了惡的行為,那么就是非正義的,就應當受到相應的懲罰。由于對正義的出處持不同的觀點,又可分為:神意報應主義、道德報應主義和法律報應主義。
(1)神意報應主義。此說認為正義來源于神,神意就是正義,犯罪行為違反了神意,所以就應當受到懲罰。其代表人物是德國法理學家斯*爾。現在的大多數人看來,這只不過是出于當權者的需要,借宗教這個工具維護統治罷了,很少還有人持此觀點。但是有一點值得思考,那就是,難道法律不是人們借以統治社會的工具嗎?只不過這個工具要遠比宗教先進,更能使日益趨向于理性的人信服,也更能夠迷惑人,因為無論人類多么趨于理性,始終擺脫不了自身的局限性,擺脫不了自身的非理性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如果人類拋棄假象,拋棄自身的非理性因素,那么人類也就拋棄了統治社會的基礎,那就是拋棄了自己,之所以向往著共產主義社會的人到現在都沒有準確地描述出共產主義是什么樣子,就是因為他們自己也不想拋棄自己,也不敢想象人類自己被拋棄后的世界是個什么樣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安部督辦案件算不算嚴重
2021-01-22主犯跑了案件怎么判
2020-11-10公司未成立如何返還出資
2021-02-05個體工商戶消防滅火器過期如何處罰
2020-12-10車禍致小產肇事方賠多少錢
2021-03-15公證遺產之后可否不繼承轉賣
2021-02-03工傷申請財產保全有必要嗎
2021-02-25購房合同欺詐可要求賠償嗎
2021-01-09學生猝死在宿舍內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8單身青年的購房標準是什么
2021-02-04二手房中介買賣糾紛有哪些
2020-12-10入職多久才算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1沒有簽勞動合同怎么進行勞動調解
2021-01-09哪些情況產品質量責任險不負保險責任
2020-12-01不經被保險人同意能解除保險合同嗎
2020-11-29人身意外傷害綜合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11長期護理保險保險期間為多少年
2021-01-31集體土地承包程序有哪些
2021-01-08閑置荒蕪土地的處理
2021-03-11什么條件下可以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