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在中國是難以回避的“傳統文化”。實踐中,勸酒引發的刑事血案和民事賠償可不少見。根據北大法寶案例數據庫顯示,全國有26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中均出現了勸酒致人傷亡而引發的民事賠償糾紛,37%來自河南省,咱江蘇省占5%。多數判決要求勸酒人承擔一定比例的賠償責任,
此外,喝酒雖不為法律所禁止,但是駕駛機動車時卻被明文禁止飲酒。與機動車駕駕駛者共飲之人,應預料到喝酒會增加駕駛者的危險系數。因此,按照生活常識和行為人所應盡的注意義務,強迫性勸酒、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或者酒后駕車未勸阻等,均可判定為有一定的過錯,若發生機動車交通事故,共飲人一般也難逃其責。
勸酒導致后果承擔法律責任的情形
第一,是強迫性勸酒。比如用“不喝不夠朋友”等語言刺激對方喝酒,或在對方已喝醉意識不清沒有自制力的情況下,仍勸其喝酒的行為;
第二,是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飲酒。比如明知對方身體狀況,仍勸其飲酒誘發疾病等;
第三,是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如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身行為時,酒友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第四,未勸阻酒后駕車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的。
法律分析
首先,勸酒引發的人員傷亡是一般侵權。我國現行法律并無酒后損害承擔責任的具體規定,故其不屬法律規定的特殊侵權范疇。只要具備了一般侵權的構成要件,有過錯的共飲人、勸酒人及組織者就應當承擔一般侵權責任。
其次,勸酒人承擔的是提醒、勸解、照顧和注意義務。親朋之間宴請聚會飲酒本屬一種情誼行為,每個飲酒者對自己的生命安全負有最高的注意義務,對其他飲酒者不能惡意勸酒,要有善意的提醒、勸誡甚至照顧的義務。
最后,從法律責任的分擔來看,勸酒人通常承擔次要賠償責任。這一點似乎也是清晰明確的。受害人作為完全民事責任能力人,需負擔主要的安全注意義務。若勸酒人和共飲人沒有履行必要的注意義務,則需承擔次要的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贍養協議里面能分配財產嗎
2020-11-16減刑和假釋的最新規定
2020-12-25語言暴力可以離婚嗎
2021-02-19人民法院是否必須執行仲裁裁決
2020-12-18傷殘等級鑒定需要什么材料,如何鑒定傷殘等級
2021-03-22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后果如何
2020-12-31個人財產如何繼承給孩子
2020-11-17商業銀行承擔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0入職要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2020-12-27懷孕期間可以要求調崗位嗎
2021-01-03交通意外險的投保方式有哪些
2021-03-22發生哪些事故時保險公司可以不賠償
2021-01-05為何簽訂了保險合同還常會引發許多保險糾紛?
2020-12-16“第三者”定義范圍不同 撞了家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09保險保全手續怎么辦
2021-03-04地震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2土地轉讓合同需要批準嗎
2020-11-17土地轉讓需要交什么稅
2021-02-282020棚改項目的拆遷補償方案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30外嫁女、外來媳婦應不應該得到拆遷補償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