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現行立法及有關司法解釋,隱私利益是受法律明確保護的一項人格利益,因此構成侵害隱私利益的,行為人就應承擔侵權民事責任。
法律適用上應類推適用《民法通則》第120條的規定,侵害隱私利益的民事責任方式,應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和賠償損失。侵害他人隱私,造成財產損失的,應按照全部賠償原則,予以全部賠償。侵害他人隱私,致他人精神損害,并且造成嚴重后果的,受害人有權請求精神撫慰金賠償。精神撫慰金的賠償數額,根據侵害人的主觀過錯程度,侵害的具體情節、后果和影響,侵害人的得利情況,侵害人的經濟承受能力以及受訴法院當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綜合考慮予以酌定。
綜觀各國對隱私權的法律保護,在民事領域對隱私權的保護方法有三種:
(1)直接保護方法。法律承認隱私權為一項獨立人格權,當公民個人隱私權受到侵害時,受害人可以以侵害隱私權作為獨立的訴因尋求法律保護與救濟。這就是隱私權的直接保護方法。如美國、德國。
(2)間接保護方法。法律不承認隱私權為一項獨立人格權,當公民個人隱私權受到侵害時,受害人不能以侵害隱私權作為獨立的訴因尋求法律保護與救濟,而只能將這種損害附從于(或稱“寄生”于)其他訴因(如名譽損害、非法入侵等)尋求保護與救濟。這就是隱私權的間接保護方法,如英國。
(3)概括保護方法。在民法或相關法律及判例中籠統地規定保護人格權或人格尊嚴,不列舉具體內容,在實踐中仍然保護個人隱私權,如日本。
隱私權的內容包括:
1.個人生活安寧權。權利主體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從事或不從事某種與社會公共利益無關或無害的活動,不受他人的干涉、破壞或支配。
2.個人生活情報保密權。權利主體有權禁止他人非法利用個人生活情報資料。諸如身體缺陷、健康狀況、生活經歷、財產狀況、婚戀、社會關系、信仰、心理特征等。
3.個人通訊保密權。權利主體有權對個人信件、電報、電話等內容及方式加以保密,禁止他人非法竊聽或竊取。
從上文可知,保護個人隱私的方法有很多,我們要學以致用。學會保護自己,讓那些違法犯罪的人無計可施,這樣才能給自己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大家。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歡迎大家上律霸網進行專業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離婚子女撫養問題的解決,孩子撫養費有哪些標準
2021-02-09婚后獨自買房如何才能算自己的個人財產
2020-12-19監護人實施家庭暴力,可以重新指定監護人嗎
2021-01-17自書遺囑需要見證人嗎
2021-02-09經理約談說解除合同有效嗎
2020-12-30哪些情形視為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04是不是只要雙方沒有簽訂合同,就不須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何劃分
2021-01-21遺囑必須公證才生效嗎,遺囑公證生效后有效期是多久
2021-03-13住改非后,拆遷是按住房補,還是按商鋪補
2021-01-16經濟違法會被沒收住房嗎
2021-03-11什么是勞動法?
2021-01-06工傷期間用人單位不能解約嗎
2020-12-04拖欠農民工工資舉報不管怎么辦
2020-12-03保險合同違約責任形式有哪些
2021-01-16保險合同的訂立必須要投保人親自簽字蓋章才生效嗎
2020-11-21如何挽救盜搶損失
2021-02-25投保人有什么保證義務
2021-02-03公眾責任險投保的意義
2021-01-23車險理賠:體現服務的窗口
2021-02-04土地承包未到期,可以被收回嗎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