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錯原則的概念
過錯責任原則包含以下含義:第一,它以行為人的過錯作為責任的構成要件,行為人具有故意或者過失才可能承擔侵權責任。第二,它以行為人的過錯程度作為確定責任形式、責任范圍的依據。在過錯責任原則中,不僅要考慮行為人的過錯,往往也會考慮受害人的過錯或者第三人的過錯。如果受害人或者第三人對損害的發生也存在過錯的話,則要根據過錯程度來分擔損失,因此可能減輕甚至抵消行為人承擔的責任。在共同侵權的場合,共同侵權人的過錯程度甚至可能成為其內部分損失的依據。在最高人民法院《人身賠償損失解釋》中,采納了根據過錯程度和原因力大小在共同侵權人內部分擔損失為原則,平均分擔為例外的主張。過錯責任原則是在否定古代法中的結果責任原則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1804年《法國民法典》正式確立過錯責任原則,該法第1382條和第1383條分別規定了作為和不作為的過錯責任。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二款將過錯責任原則規定為侵權法的歸責原則。這一原則的確立,為民事主體的行為確立了標準。它要求行為人善盡對他人的謹慎和注意,盡量避免損害后果,也要求每個人充分尊重他人的權益,從而為行為人確立了自由行為的范圍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它也有利于預防損害的發生,通過賦予過錯行為以侵權責任,教育行為人行為時應當謹慎、小心,盡到注意義務,努力避免損害的發生;它充分協調和平衡了“個人自由”和“社會安全”兩種利益的關系。
二、過錯構成要件
所謂過錯推定,是指在某些侵權行為的構成中,法律推定實施該行為時具有過錯。這些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仍屬于過錯責任原則,即構成要件中要求行為人的過錯。行為人可以通過自己沒有過錯來獲得免責的效果,在這個意義上,也將過錯推定為過錯舉證責任的倒置。因為在一般過錯責任原則下,是要由受害人來證明行為人存在過錯;而在過錯推定的情況下,受害人不需要對行為人的過錯舉證證明,法律推定行為人存在過錯,除非行為人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適用過錯推定的情況,需要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我國《民法通則》第126條規定,建筑物或者其它設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一般認為,此條是典型的過錯推定。
在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夠單靠我們的常識去判斷一個人的過錯,我們需要進行相關問題的深入研究,如果我們無法做出判斷還是請教專業人士才能幫助我們正確的解決問題,保護我們的利益!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在網上找到的相關知識了,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本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臨時工上班受工傷老板不賠償怎么辦
2020-11-24醫生誤開癲癇藥,賠償責任如何確定
2020-11-21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11哪些遺產可以繼承?
2020-11-14學生猝死在宿舍內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8租房的陷阱有哪些,怎樣選擇理想的房屋中介
2021-01-11什么叫集資房,集資房買賣最新規定
2021-01-05入職多久才算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1懷孕的勞務派遣人員能否辭退
2021-02-16勞動爭議管轄有什么法律規定呢
2020-11-14航空意外險有效期是多久
2021-02-22被保險人違反及時報案的保險義務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1-27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11重復保險的分攤方法
2021-01-21人身意外保險范圍有哪些
2020-12-30借車撞人全責 一方鑒定定案
2021-02-10可以委托醫護人員銷售健康保險產品嗎
2021-01-12龍卷風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2交通事故保險理賠具體流程
2020-11-21對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規定是如何的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