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其中第四條規定人身損害賠償的范圍包括:醫療費、誤工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和營養費、護理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喪葬費、死亡補償費、被撫養人生活費、交通費、住宿費,在各賠償項目下同時規定了計算方法。
2002年國務院頒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五十條是關于賠償項目和計算標準的規定,其中賠償項目包括醫療費、誤工費、住院伙食補助費、陪護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殘疾用具費、喪葬費、被撫養人生活費、交通費、住宿費、精神損害撫慰金。
統一人身損害賠償規則的重要意義
法釋〔2003〕20號的出臺,將在較大程度上統一人身損害賠償的裁判規則,明確其賠償范圍和計算標準,不僅有利于人民法院及時、公正審理案件,也有利于充分保護受害人的人身權利和平衡受害人與加害人之間的利益。
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法律規則的統一和正確實施。在以往的司法實踐中,由于沒有關于人身損害賠償的統一裁判規則,已有的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關于人身損害賠償的規定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法律適用問題一直困擾著各級法院,對類似案件判決差別較大的情形時有出現。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法釋〔2003〕20號的初衷和意義之一即是實現人身損害賠償法制的統一,應從實現全社會的公平和正義的高度來認識這一問題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實現這個統一的進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通過司法解釋達到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在法律適用、賠償范圍和計算標準等方面的統一。
這是裁判規則的統一;第二階段是總結司法工作的經驗和理論研究的成果并借鑒國外(境外)的立法例,最終制定統一、完備的《民法·侵權責任法》(其中相當一部分內容是關于人身損害賠償的規定),實現包括人身損害賠償制度在內的侵權責任法制在行為規范和裁判規則兩個層面的統一。
適用法釋〔2003〕20號:人身損害賠償規則的統一與例外
適用〔2003〕20號,多數情況下能夠實現人身損害賠償規則尤其是裁判規則的統一,但是也有一些例外。以下幾方面的問題應當特別注意。
1、《國家賠償法》
在國家賠償案件中,凡是國家賠償法中有明確規定的,按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來主張損害賠償,不適用法釋〔2003〕20號的規定。其理由在于:首先,國家賠償是指國家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造成的損害給予賠償的活動。國家賠償最終由國家承擔法律責任,因此是一種主權者的賠償,不同于普通模式侵權賠償。其次,在人身損害賠償方面,國家賠償法是基本法律,在效力上高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因此國家賠償法有明確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2、《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
法院參照《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的標準判案。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生效(2004年5月1日),《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應自行失效。法釋〔2003〕20號是關于人身損害賠償的專門性司法解釋,當然成為法院判決此類案件的依據。因此,法院在法釋〔2003〕20號生效后將直接依據其中標準和規則來判決一般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不再參考《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的規定。
3、《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與法釋〔2003〕20號在誤工費、陪護費、殘疾生活補助費、被撫養人生活費等諸多方面存在計算標準上的差異,在支付方式上也有所不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的醫療事故不能涵蓋全部醫療事故,醫療事故賠償不是民事賠償,該條例本身不能作為法院審理醫療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依據。因此,在醫療事故糾紛中,應該優先適用法釋〔2003〕20號作為裁判規則,《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關于賠償范圍、計算方法的規定不宜作為裁判規則。當然,如果法釋(2003)20號中沒有做出明確規定的,可以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例如有關醫療事故的認定、行政處罰等方面的規定。
4、《工傷保險條例》
從性質上看,工傷保險屬于社會保險范疇,與民事損害賠償性質上存在根本的差別,應該由勞動法進行調整。但相對于民事損害賠償,工傷保險形式更適合解決工傷事故導致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5、與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的協調
法釋〔2003〕20號第三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在本解釋公布施行之前已經生效施行的司法解釋,其內容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準。”因此,其與相關司法解釋之間的關系也需要理順。
《關于審理涉外海上人身傷亡案件損害賠償的具體規定(試行)》僅適用于案件具有涉外因素的,在海上(含通海水域)和港口作業過程中因受害人的生命、健康受到侵害所引發的海事賠償案件,其特殊性在于涉外性。依據法釋〔2003〕20號第三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在兩個司法解釋有不同規定時,應以法釋〔2003〕20號為依據。但是《關于審理涉外海上人身傷亡案件損害賠償的具體規定(試行)》并沒有被廢止,在法釋(2003)20號中沒有做出規定時仍有適用的余地。
依據法釋(2003)20號第三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對于人身損害賠償的范圍、計算方法和標準應該統一適用法釋〔2003〕20號的規定。但是,《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有特殊規定且不違反法釋〔2003〕20號的規定時,仍可以適用,例如對高壓電范圍的限定。
《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規定:“精神撫慰金包括:(1)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2)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3)其他損害情形的精神撫慰金。”
但法釋〔2003〕20號第十七條關于人身損害賠償的范圍包括了“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補償費”;第十八條則單獨規定了精神損害賠償。法釋〔2003〕20號關于“殘疾賠償金”采取的是“勞動能力喪失說”,同時結合受害人的收入喪失與否的情況來確定;將“死亡賠償金”的性質確定為財產性質的收入損失賠償,而非“精神損害撫慰金”。
依據法釋〔2003〕20號第三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中關于“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的規定無效。依據法釋〔2003〕20號第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定。
法釋(2002)17號規定:“根據刑法第三十六條和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以及我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一條第二款的規定,對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失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在該刑事案件審結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釋〔2003〕20號規定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不再屬于精神損害,而屬于財產損害。因此因犯罪行為遭受人身損害的受害人可以依法主張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
另外,對于各省、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先后發布的關于人身損害賠償的解釋,由于兩者存在位階上的差異。因此,凡是各省、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發布的解釋,與法釋〔2003〕20號相抵觸的,當然失效;司法實踐中對于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處理應該以法釋〔2003〕20號的規定為依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連帶責任擔保只有名章有效嗎
2020-12-01高空拋物致人死亡怎么處罰
2021-01-10工程施工工人受傷如何處理
2021-01-27絕對控股的股東轉讓股權要通知他人嗎
2020-12-17股份、股票可否用于抵押
2021-01-14個人反擔保保證函
2021-03-212020年有前科幾年可以消除
2020-11-12特價商品不退不換合法嗎
2021-01-21起訴離婚最快多長時間
2021-01-30孩子探望權,父母一方被禁止探望孩子怎么辦
2021-01-10澳門居民在內地結婚需要哪些手續
2021-01-06夫妻間冷暴力違背婚姻法嗎
2021-02-09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代領的情形
2021-02-03商品房外墻面的所有權到底歸誰所有
2020-12-17學生實習期受傷是工傷嗎,學生實習期受傷誰來擔責
2021-02-27公司被收購能辭退孕婦嗎
2021-02-15三責險的賠償金額如何計算
2020-11-09人身意外險能否賠償醫療事故
2021-03-24案例 旅游安全事故應明確旅行社責任險理賠范圍
2020-11-15車禍保險賠付多少錢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