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人身權
是指與人身權人身相聯(lián)系或不可分離的沒有直接財產內容的權利,亦稱人身非財產權。
人身權與財產權共同構成了民法中的兩大類基本民事權利。人身權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兩大類,其中人格權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名譽權、肖像權、榮譽權等。身份權包括親權、配偶權、親屬權等。人身權是我國公民和法人的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體現(xiàn)和反映。
人身權是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的,不能以金錢來衡量其價值,一般不具有可讓與性,受到侵害時主要需以非財產的方式予以救濟。人身權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
二、損害賠償是人身權民法保護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民法保護方法的財產性和補償性,決定了侵害人身權的侵權行為發(fā)生侵權賠償之債。而對于侵害人身權的受害人的民法保護,以損害賠償為其基本方法,是人類歷史發(fā)展和法律文化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人類自身的選擇。當人類自己發(fā)現(xiàn)對同類的侵害,以同態(tài)復仇的方法進行保護,不僅是野蠻的、不道德的,而且也是無益的以后,就選擇了損害賠償?shù)姆椒ǎ鳛榫葷松頇嗲趾Φ幕痉椒ākS著歷史的發(fā)展,人們不僅認為對侵害物質性人身權的受害人用損害賠償?shù)姆椒ㄟM行救濟,是科學的、合乎理性的,而且,對于侵害精神性人身權的受害人也用損害賠償?shù)姆椒ㄟM行救濟,也是科學的、合乎理性的。因而,對于人身利益的損害,人類也選擇以精神損害賠償的方法,作為基本方法。
三、侵權行為構成侵害人身權的基本方式
這就需要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侵權行為!民法確認侵害人身權的民事違法行為是侵權行為。只有基于民法的這一基本認識,才能對公民、法人的人身權進行全面的民法保護,也正是基于這一認識,成文法國家民法典除在總則部分對人身權作出一般規(guī)定外,基本上是在債法的侵權行為法中規(guī)定具體人身權及其保護方法;不成文國家則專設侵權行為法部門,加強對人身權的保護。
侵權行為這一概念直接源于羅馬法的私犯概念,在1804年《法國民法典》中,第一次使用了侵權行為這一概念,并為后世主要國家民事立法所沿用。而對于侵權行為的概念如何進行界定,無論國內國外,歷來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我國民法關于侵權行為的基本規(guī)定見于《民法通則》,《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guī)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3款規(guī)定:“沒有過錯,但法律規(guī)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據(jù)此規(guī)定,我們可將侵權行為定義如下:侵權行為是指行為人由于過錯侵害他人的人身權和財產權,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不法行為,以及依法律特別規(guī)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侵害行為。
侵權行為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侵權行為是侵害他人人身權和財產權的行為。侵權行為侵害的是他人的合法權益,包括物權、債權、人身權等,并造成了損害的行為,這種損害既包括物質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2)侵權行為是行為人基于過錯而實施的違法行為,只有在法律特別規(guī)定的情況下,才不要侵權行為的主觀過錯因素。(3)侵權行為是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依照法律規(guī)定,違反義務即應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侵權行為造成民事主體權利的損害,引起相應的法律后果,侵權行為人應當承擔以損害賠償為主要內容的民事責任。
將侵害人身權的違法行為認作侵權行為,是羅馬法開創(chuàng)的先例。羅馬法的私犯,就是侵權行為。私犯實際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對財產的私犯,另一類就是對人身權的侵害的私犯,稱之為“對人私犯”,并對侵害人身權的私犯違法行為,以侵權行為制裁。在《法國民法典》中,雖未明確規(guī)定侵害人身權的行為是侵權行為,但在規(guī)定侵權行為原則時,將侵害人身權的行為包括在內。《德國民法典》在關于侵權行為的規(guī)定中,將侵害生命、身體、健康、自由以及貞操等人身權,列為最重要的侵權行為,置于財產權侵權行為之前,表明了立法者價值取向的變化。可以說,將侵害人身權的民事違法行為,認作侵權行為,是世界各國民事立法的通例。
我國《民法通則》亦認侵害人身權為侵權行為,并在第119條和120條,作出明文規(guī)定。值得注意的是,其在法律特征上與侵害財產權的侵權行為有很多相同之處,如都是違法行為,都是有過錯的行為,都是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但在侵權行為的侵害客體上,兩者存在差別,侵害財產權的侵權行為侵害的客體是財產權,包括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等,而侵害人身權的侵權行為,侵害的客體是人身權,即人格權和身份權,因而它具有如下特點:(1)侵權行為造成的后果不是財產損失或者不是直接的財產損失,而是表現(xiàn)為人體傷害和人格利益損害。(2)侵權行為的后果難以用金錢計算損失,一般通過其他標準計算金錢損失。(3)侵權行為在權利主體消失后,亦能有條件的構成。如公民死亡后,其某些人格利益仍受保護。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wǎng)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認定成功以后何時做工傷鑒定
2021-01-26中介簽署的二手房買賣合同范本
2021-01-12現(xiàn)實中哪些有獎銷售行為是違法的
2021-02-20民事上保證的效力是如何的
2020-11-23交通事故傷者單方鑒定是否有效
2021-01-30個人債務糾紛要怎么辦
2020-12-10經濟糾紛會異地審理嗎
2021-03-25同居期間 共有房產如何分割
2020-12-29對管轄異議二審裁定不服怎么辦
2020-12-01轉繼承效力如何規(guī)定
2020-12-12駁回原告訴訟請求訴訟費要退回嗎
2021-01-07女曝老爸出軌成癮,男方出軌怎么離婚
2020-12-04訴訟期間未申請財產保全,車輛可以過戶嗎
2020-12-23工廠噪音粉塵大 近鄰如何維權
2021-01-19非法終止勞動合同怎么處理
2021-01-18履行競業(yè)限制義務的人員有哪些
2021-01-31勞動合同跟勞務協(xié)議有什么區(qū)別
2020-11-11試用期轉正工作總結范本
2021-03-17末位淘汰制度解雇員工是否可行
2021-02-02對每一危險單位的風險管理的規(guī)定有哪些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