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情期間減免租金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疫情期間減免租金的法律依據是民法總則以及合同法當中117條明確的規定根據《民法總則》的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大面積爆發,直接導致政府部門出臺封城、實施交通管制、延長假期等行政行為,這些行政行為根本無法預見,完全符合“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的三大特征。
出租人可基于不可抗力條款而免責,但承租人可基于公平原則主張對停業期間租金予以減免。
參照“非典”期間的相關租賃合同糾紛的案例,多地法院均對于非典停業期間的房租的免交請求予以支持。司法裁判對于突發疫情引起合同糾紛的基本處理思路:能履行則按公平原則調整、不能履行則按不可抗力減免責任。
非典時期,最高院出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防治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期間依法做好人民法院相關審判、執行工作的通知》(現已失效,但仍有參考價值):
該《通知》第三條規定:由于“非典”疫情原因,按原合同履行對一方當事人的權益有重大影響的合同糾紛案件,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適用公平原則處理。因政府及有關部門為防治“非典”疫情而采取行政措施直接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或者由于“非典”疫情的影響致使合同當事人根本不能履行而引起的糾紛,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和第一百一十八條的規定妥善處理。
二、《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第一百一十八條: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并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情勢變更)第二十六條:合同成立以后客觀情況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屬于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于一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或者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公平原則,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變更或者解除。
租金的減免活動必須是有相關的法律依據,否則的話對于承租人來說不能夠隨意的主張租金減免,即使是落到法庭當中,法院也不會予以支持的,但是此次疫情就是屬于不能夠預見到的客觀因素,屬于不可抗力,可以原用該原則來進行公平責任的主張,要求房屋租金減免。
受疫情的影響公司推遲發工資合法嗎
疫情期間大量倒賣假口罩犯法嗎
疫情期間酒店是否可以免費退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輛被盜報案有期限嗎
2021-03-22有限責任公司屬于什么經濟類型
2020-12-31轉讓質押股權由誰來擔責
2020-12-19合伙人鬧翻了怎么撤資
2021-01-12訴訟離婚需要收集哪些證據,離婚時需要提供哪些證據
2021-02-08離婚后有關子女的探望問題如何規定?
2021-02-14繼承權喪失有什么特點
2021-01-23同居關系財產分割等糾紛可起訴
2020-11-14贈予贍養協議怎么寫
2021-02-26擔保合同的擔保期限怎么確定
2021-02-22合同法履行時間適當是指多久
2020-11-22如何成立臨時業主委員會,成立臨時業主委員會又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
2021-03-25政府回購房買賣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2唯一住房如何豁免執行
2021-01-08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如何區別
2021-01-11勞動保障公益崗幾年解除合同
2021-03-23免責條款有何用
2021-03-13用人單位不承認勞動關系,勞動者應該提供哪些證據
2021-01-19公司對女員工做人流有假嗎
2020-11-22單位不交社保仲裁時效是多久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