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咨詢:
張某是業余通訊員,他根據兩個人的反映,未到我公司采訪,也未經我公司核稿,沒有經有關質量部門的認定,便以新聞報道的形式向某報社投稿,批評我公司生產的新產品有質量問題。這一報道完全失實,嚴重損害我公司名譽。部分客戶要求解除合同和退貨,給我公司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現我們已向法院起訴,要求追究張某損害我公司名譽的責任。如何計算經濟損失的賠償數額,能否要求張某給予精神損害賠償?
律師回答:
法人依法享有名稱權、名譽權和榮譽權,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非法侵害,否則應承擔相應的民事侵權責任。新聞報道應遵循真實客觀的原則,張某的報道是否侵害了你公司的名譽權,關鍵是認定其報道內容是否真實。按照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因撰寫、發表批評文章引起的名譽權糾紛,人民法院應根據不同情況處理:文章反映的問題基本真實,沒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內容的,不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文章反映的問題雖基本屬實,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內容,使他人名譽受到侵害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文章的基本內容失實,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發布的《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中規定:“消費者對生產者、經營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但借機誹謗、詆毀,損害其名譽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新聞單位對生產者、經營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內容基本屬實,沒有侮辱內容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其名譽權;主要內容失實,損害其名譽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如果張某的報道內容基本失實,損害你公司的名譽的,可認定為侵害你公司的名譽權。按照民法通則第120條和第134條的規定,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承擔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
至于該如何計算你公司因名譽受損害而遭受的經濟損失的賠償數額,可按照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10條“因名譽權受到侵害使生產、經營、銷售遭受損失予以賠償的范圍和數額,可以按照確因侵權而造成的客戶退貨、解除合同等損失程度來適當確定”的規定來處理。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人格權利遭受侵害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即使能依法認定張某的行為侵害了你公司的名譽權,你公司也不能向法院訴請張某給予精神損害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業務員挪用貨款怎么辦
2020-11-22涉臺結婚提交的材料是什么
2020-11-18債權擔保的方式
2021-02-20交通事故磕碰需要賠償嗎
2020-12-27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0-12-11競業限制對夫妻同樣有效嗎
2021-02-03如何買壽險才能既省錢又獲得充分保障呢
2021-02-28中暑死亡是否屬于意外傷害
2021-01-12人身保險一般期限長嗎
2020-12-01買旅行社境外旅游保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22保險合同何時成立和生效
2021-03-08新《保險法》實施將帶來什么
2021-02-05事故中被保車無責任,保險公司是否需要理賠
2020-12-28保險的種類可以分為哪些
2021-03-06被保險人的義務
2021-01-29賠款準備金 ClaimReserve
2020-11-28土地補償費分配不均時該如何確定案由
2021-02-19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證是什么意思
2020-12-132020年棚戶區改造拆遷補償政策是什么
2020-12-20拆遷安置房如何購買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