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介紹原告:陳-凱,男,52歲。被告:上海市性教育協會。1993年4月,原告會同本市部分專家對某中學百余名初中二年級男生進行外生殖器檢查,得出患有各種外生殖器疾病的學生占被檢查人數55.24%的結論。**電視臺、《解放日報》、《新民晚報》等新聞媒體對此相繼作了大量報道,引起社會較大反響,不少家長帶領孩子前往原告所在單位進行檢查。同年6月9日,被告邀請本市部分專家和教師進行座談,與會人員對原告的檢查數據進行討論并提出質疑。6月10日,被告根據座談內容,起草了《關于最近上海部分傳媒報道男中學生生殖器疾病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呈送市領導,并抄送市教衛辦、市計生委等五家有關部門。該《報告》的主要內容為:1、陳-凱公布的調查數據與我國醫學權威著作公布的數據有極大的出入;2、陳-凱不是醫務工作者,也不是教授,更未取得行醫資格;3、陳-凱利用‘六?一’兒童節打著關心兒童的旗號損害兒童利益的行為造成青少年不必要的思想負擔,否定了上海多年來在市委、市府領導下計劃生育和性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有可能產生很壞的國際影響。被告除了按上述抄送范圍發放《報告》外,還派員到**電視臺要求停止播放有關陳-凱調查活動的節目,并出示了《報告》上海某雜志社記者到被告處采訪時未經被告同意擅自取得《報告》一份,并將該《報告》提供給原告,但未做進一步擴散。另查,1989年,陳-凱被上海市生殖醫學培訓中心聘為客座教授。1992年9月,上海市某區衛生局發給陳-凱行醫資格證書,同年12月,陳-凱取得“上海市男子性功能康復治療中心”社會醫療行醫許可證,并擔任主任。原告訴稱:被告針對原告的調查研究結果而撰寫的《報告》對原告的名譽大肆詆毀,侵害了原告的名譽權。要求判令被告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精神損失人民幣2000元。被告辯稱:原告的行為及新聞界不恰當的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不良反響,被告作為專門從事性教育的群眾性學術團體,向市領導和有關部門如實反映專家的意見和自己的觀點,是行使協會的正當權利,并未侵犯原告的名譽權,故請求駁回原告之訴。法院審判一審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在發送市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報告》中,不但有失實部分,而且對原告的名譽進行了侵害,同時被告又超出其抄送范圍進行發放,造成一定后果,已構成侵害原告的名譽權,遂根據《民法通則》第101條、第120條之規定作出判決:一、被告在判決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侵害原告名譽,并在5天內以書面形式在《報告》送發范圍內向原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二、賠償原告精神損失費人民幣2000元。被告不服原判,向原上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稱:被告將專家的意見和自己的觀點如實向上級領導反映,是履行協會的職責;陳-凱取得的“客座教授”與“教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陳-凱未取得醫學專業文憑,某區衛生局無權發給行醫資格證書;《報告》并未捏造事實或使用侮辱、誹謗的語言丑化原告的人格,故不構成侵權,且內部報告也不能作為侵權的依據。二審審理后認為,被告的《報告》是一種反映情況的內部報告,其目的是為了讓有關領導和主管部門了解情況,為了保護青少年的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該《報告》雖然在個別措詞上有偏激之處,但被告主觀上不具有誹謗和侮辱的故意,客觀上不構成對原告名譽權的侵害。至于該《報告》的流失,被告雖有保管不當之責,但這并非出自于被告的故意,不足以認定被告侵害了原告的名譽權,據此,二審法院根據《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作出撤銷原判,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判決。專家評析本案是一起因內部報告而引發的名譽權侵權案,在一、二審審理過程中,對內部報告這種形式是否構成侵權,報告所使用的語言是否具有侮辱、誹謗的性質等問題存有不同意見,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同時傷害共同傷害區別是什么
2021-01-09有限公司減資需要驗資嗎
2021-03-09有限合伙人財產份額轉讓合同當事人有哪些義務
2021-02-15強制執行申請書范文
2020-12-09勸別人喝酒造成他人人身損害需要承擔責任
2020-11-21民事案件中移送管轄可以復議嗎
2021-03-24只有購房合同的房子法院能保全嗎
2021-03-09一般網貸逾期多久上征信
2021-02-09小區景觀燈漏電致女童死亡,物業要承擔責任嗎
2021-01-13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能代表業主起訴嗎
2020-11-24員工涉嫌刑事責任怎么處理,單位是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7保險單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2021-01-27再保險是如何分類的
2020-12-03單位能否成為人身保險合同的受益人
2021-03-12工程質保單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25車借給別人被盜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10保險人對投保人有什么責任
2020-12-22保險公司懷疑騙保不理賠怎么辦
2020-12-10選擇兒童保險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20保險代理合同(四)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