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與醫護人員、醫療機構之間產生了醫療糾紛的,可以采取協商、調解、訴訟等方式進行解決。而這其中的調解還涉及到了多種方式,那按照法律的規定,醫療糾紛調解方式有幾種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具體了解。
1、人民調解
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是指雙方當事人共同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由后者主持調解達成協議。這種調解程序規范,達成的協議如果沒有法定撤銷事由,就成為合法協議,并且不收取任何費用。
衛生部等三部門發出通知,要求各地設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免費為市民調解醫療糾紛。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受理本轄區內醫療機構與患者之間的醫療糾紛。受理范圍包括患者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就檢查、診療、護理等過程中發生的行為、造成的后果及原因、責任、賠償等問題,在認識上產生分歧而引起的糾紛。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醫療糾紛不收費。委員會由具有較強專業知識和較高調解技能、熱心調解事業的離退休醫學專家、法官、檢察官、警官,以及律師、公證員、法律工作者組成。
2、行政調解
行政調解是指衛生行政部門對于醫療糾紛的調解。就我國的情況而言,衛生行政機關在醫療糾紛調解中占據著核心地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對此作了專門規定:衛生行政機關調解的范圍是當事人之間關于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爭議;調解是可選擇的并且不具有強制力,其履行取決于當事人的意愿。實踐中,衛生行政部門作為行政機關以及行業主管機關,其所具有的權威性對醫療糾紛的調解具有重要作用,許多醫療糾紛都通過調解獲得解決。
3、訴訟調解
訴訟調解也稱司法調解,是指醫療糾紛進入訴訟程序后,由法院組織進行、醫療糾紛雙方當事人自愿同意的調解。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愿的原則進行調解。所謂自愿,一是從程序意義上講,雙方當事人自愿以調解的方式解決爭議;二是從實體意義上講,調解協議的內容必須是雙方當事人意愿。這是調解不同于判決的一個重要特點。
以調解的方式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糾紛,是法律賦予當事人的一種訴訟權利,人民法院有權在當事人自愿的前提下主持調解,無權強迫當事人接受調解。調解協議必須是雙方當事人互諒互讓、自愿協商的結果。也就是說,調解協議的內容是雙方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
不管是什么糾紛里面的條件,都是在第三方的支持下進行的。就醫療糾紛調解方式來講,具體包括了三種不同的調解方式,即上文中為大家講解的行政調解、人民調解以及訴訟調解。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煙臺律師。
繳納醫療責任保險多少錢
醫療責任事故由誰負責鑒定
醫療責任處理方法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認定行政執法過錯情節
2021-02-23房產公證費用的計算標準
2020-11-13無權轉租的合同效力有哪些
2020-12-14破產人無財產可供分配了該怎么辦
2020-12-16合同法關于合同變更的解析
2021-02-11刑事拘留后多久下達逮捕證,逮捕的條件
2021-02-09老年人事受哪些醫療照顧?
2021-03-24什么是哺乳期?女職工在哺乳期享受哪些特殊勞動保護?
2021-02-20競業限制單方簽字生效嗎
2021-03-05競業限制期限是多久
2021-03-08工作未滿兩年被裁員怎么補償
2021-03-20意外險的計算公式
2021-03-19飛機延誤險的具體規定是如何的
2020-12-31哪些屬于保險公司賠償的范圍
2020-11-20短期財產人身保險業務償付怎樣計算
2020-12-05保險合同到期按什么條款退款
2021-02-10保險合同無責任或無過錯不賠償格式條款無效嗎
2021-02-09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四)
2021-01-10代簽名人身保險合同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1-24六旬母親為給兒子籌集治療費跳樓自殺,自殺能獲得保險賠償嗎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