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之間借款合同有哪些法律風險
一、關于企業間借款合同的效力
盡管從基本法律規定來看,對于企業間借款合同的效力,《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法律法規均作出了明確規定。
二、合同無效后的處理
按照合同法的規定,合同被確認無效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但是,對于借款合同的無效處理,卻并非簡單的返還財產那樣簡單。按照法律規定,對于合同期滿后,借款方逾期不歸還本金,當事人起訴至法院的,除本金可以返還外,法院對雙方約定的利息應當收繳。這樣,對于借款人來說,便可能面臨被處罰的風險。而對于出借人來說,也可能會得不到任何資金占用的補償。
需要說明的是,目前,各地、各級法院在具體司法實踐中,對于上述規定的理解、把握的尺度也各有不同,但總體應是以較為寬松的態度看待經濟發展中的這一問題。比如,在認定借款合同無效的大前提下,有些法院并不主動去收繳已取得之利息,或主動去處罰用款方,只判決借款人歸還本金,并用已取得之利息充抵部分借款本金。有些法院對約定的利息既不追繳,也不進行處罰,如約定的利息高于法律規定時,僅確認超出部分不予保護。
三、關于企業借款合同的擔保問題
對于這個問題,企業容易在兩個極端方面產生誤區。如有些企業為了保證資金的安全,認為擔保人與借款人應共同承擔還款責任。但是,由于主借款合同無效,作為從合同的擔保合同也會被確認為無效。這樣一來,擔保合同便不能實現有效的擔保效能。
但是另外一方面,有些企業認為反正擔保合同會被認定為無效,便以為擔保合同可有可無,這種認識也是錯誤的。實際上,雖然借款合同和擔保合同均會被認定為無效,但法院往往會認為擔保方應知道企業之間借款合同應為無效而簽訂擔保協議,因此,擔保方應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
綜上所述,企業之間在拆借資金時,不僅要考慮本金的償還能力,還要考慮利息損失、資金占用的機會成本及擔保等問題。也就是說一定要樹立法律風險意識。
上述就是小編對企業之間借款合同的法律風險相關問題進行的解答,企業之間借款的時候除了要考慮企業還款能力,還要考慮利息損失、資金占用的機會成本及擔保等問題。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域名相似是否構成侵權
2021-02-03交通事故車輛扣押時間要多久
2021-01-2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程序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0-12-10合同債務常見風險有哪些
2021-03-08非親生子女的繼承權是如何的
2021-01-07債務人可以放棄遺產繼承嗎
2021-03-03休產假期被裁員怎么賠償
2021-01-15人在外地怎么賣房
2021-01-31人身保險怎么快速索賠,人身保險索賠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2保險合同格式條款被判無效的情況
2021-03-23小事故逃逸了還能走保險嗎
2021-02-25沒有準駕證肇事保險公司給理賠嗎
2021-03-26拆遷買安置房折扣多少
2021-03-23非農戶口農村房子拆遷是否會有補償
2021-02-09宅基地拆遷補償程序有哪些
2020-12-12拆遷安置房屬于什么房,經適房和拆遷房有什么區別
2021-03-21動遷房查封怎么提出執行異議
2021-02-23廣州舊城改造方案,補償高標準令各方均能受益
2021-02-23征收拆遷中能用航拍圖來認定違建嗎
2021-01-14拆遷獎勵夠高,協議就一定能簽嗎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