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廠家或商家在經營活動中,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和誠實信用的原則,為消費者提供真實、準確、客觀的消費信息,不能用模糊和容易引起歧義甚至虛假的內容來欺騙、誤導消費者,更不能用格式合同、通知、
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來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權益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因此,廠家或商家在促銷活動中以標明自己享有“最終解釋權”的手段違背了誠實信用、公平自愿的原則,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屬于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顯然是不合法的。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的有關規定,當消費者發生消費行為后,便與廠家或商家之間形成一種合同法律關系,如果消費者對這種合同條款與廠家或商家出現分歧時,有權對其進行解釋的只有人民法院和仲裁機構。因為人民法院享有國家審判權,仲裁機構享有仲裁裁決權,這兩種權力均是國家法律賦予的,任何組織、國家行政機關以及個人均不能干涉,亦不能取代。由于仲裁制度以當事人自愿為前提,所以仲裁機構的解釋也必須以發生合同爭議的消費者與廠家或商家之間的約定為依據,否則,仲裁機構便不能解釋。目前,也存在著相關行政機關對個別廠商商業行為進行解釋的情況,根據司法最終解決的原則,消費者對行政解釋內容合法性有異議的,可以通過提起行政訴訟,最終仍以司法途徑確認行政解釋是否合法。對于廠家或商家對自己營銷行為進行的解釋,必須是在不違背法律法規、不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前提下才能生效,否則,便不能發生法律效力。當消費者遭遇類似這樣的消費糾紛時,可通過下列途徑解決消費爭議,主張自己的消費權利,與經營者協商和解;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婚姻離婚能直接去民政局嗎
2020-12-14股份有限公司設立需要多少人
2021-03-24不安抗辯權的行為表示方式是哪些?
2020-12-09中止探望權法定理由有哪些
2021-01-12股權無償轉讓和股權贈與的區別
2020-12-04單方肇事交通事故的定損理賠
2021-03-01住宅小區內發生車禍責任怎么劃分
2020-11-19公司裁員賠償范圍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12協議離婚后能不能要回孩子撫養權
2020-11-20離婚訴訟中人壽保險的價值怎樣確定
2021-02-06如何認定猝死是否屬于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
2021-03-16產品責任保險與產品質量保險的區別有哪些
2021-03-10保險合同中延遲生效條款如何生效
2021-01-20車輛損失保險賠償的案例分析
2021-03-09從一起賠案看保險公估的幾個法律問題
2021-03-16保險人可以解除保險合同的情形
2021-01-21車險理賠需要帶什么材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30訴訟費是保險當事人的直接財產損失
2021-02-09保險經紀人管理辦法有什么規定
2020-11-08放火騙取保險金應如何定性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