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丁某系化工原料供應商,2009年8月4日,丁某通過某化工有限公司的職工熊某認識了該公司副總經理肖某,與肖某簽訂了一份“采購協議合同”,并交納了10萬元保證金匯入肖某個人賬戶。2009年8月6日丁某找肖某時,被告知肖某已離開公司,且無法聯系,丁某遂向公安機關報案。之后,經協商,由某化工有限公司先墊支2萬元給丁某,但對剩余8萬元材料保證金未作約定。
【分歧】
對于丁某的10萬元保證金損失由誰承擔,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意見認為,丁某的10萬元保證金是由其直接匯入肖某的個人帳號,由肖某本人出具收據,這是肖某從事與其職務無關的個人行為,故對丁某的10萬元保證金損失,應由肖某個人負責賠償,某化工有限公司不應承擔責任。
第二種意見認為,肖某與丁某簽訂“采購協議合同”的行為構成職務表見代理行為,該合同法律后果應由某化工有限公司承擔,故該公司應賠償丁某的10萬元保證金損失。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8條規定:“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企業法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在民商事活動中,對職務行為的認定,只要在客觀上該工作人員的行為與其職務具有關聯性,即構成職務上的表見代理。這是因為合同上的交易安全是交易環境應當具有的一種確定狀態,亦即交易者基于對交易行為合法性的信賴及對交易行為效果確定性的正當期待而進行的交易,應當獲得法律的肯定性評價。本案中,肖某與丁某簽訂了《采購協議合同》,盡管該合同未加蓋公司印章,合同落款部分甲方只有肖某的簽名,10萬元保證金也是匯在肖某個人帳號上,但合同甲方是某化工有限公司,且肖某的身份系某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故丁某有足夠理由相信肖某的行為是在執行職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九條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依照合同相對性原則,應認定肖某簽訂合同、收取保證金等行為均是執行職務行為,對其行為引起的法律后果應由某化工有限公司承擔。
(作者單位:江西省豐城市人民法院)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動產侵權是否存在訴訟時效
2021-01-28關于逾期付款違約金和欠款利息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8合伙人退出錢怎么算
2020-11-27拆遷的房子法院可以強制拍賣嗎
2021-02-08異地執行拘留怎么進行
2020-11-12企業外銷收入會計要如何計賬
2021-01-21交通事故對方全責應該賠償多少
2020-12-23消費者在商場摔傷,商場要承擔多大責任
2020-12-18什么情況下能回購房屋呢
2021-01-22工作多久視為建立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4勞動關系狀態種類有哪些
2021-02-06保險條款和費率的審批與備案
2021-03-10人身保險合同多久未支付保險費合同失效
2021-03-01保險合同轉讓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0-11-22人身保險合同中保險受益權的喪失的幾種情況
2021-01-09什么是保險合同,保險合同具備什么特點
2020-12-20外資保險公司動用保證金情節嚴重如何處罰
2020-12-20拼車發生事故保險公司以營運性運輸拒賠說得通嗎
2021-02-13車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1-01-09一起保險合同糾紛案的代理詞怎么寫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