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2日期間,被告人王某私自將貨車底部加裝了一個空水箱后,伙同雇傭的司機郝某,先將空水箱加滿水后,駕駛加滿水箱水的空車過磅進入礦區,在礦區內無人場所,將加裝水箱內的水放完,裝滿煤泥出礦過磅后,多拉出等同于水箱內所加水的重量的煤泥,共計作案25次,所得煤泥賣了約5000元,由其本人用于日常消費。公安機關偵查實驗和鑒定,以加滿水箱水的空車稱重、以放完水箱水的滿載車過磅出礦區的方法,證實一次作案貨車加滿水和放完水的車重相差0.86噸。經查實,2012年12月,拉出煤泥兩次,價值705.2元;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拉出煤泥23次,價值7318.6元。王某共拉出25車次,價格共計8023.8元。案發后,被告人王某退還給被害單位某煤礦煤泥共計13.16噸。
【分歧】
該案在審理中,形成兩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王某構成詐騙罪。王某以隱瞞真相的方式,即以加滿水箱水的空車稱重、以放完水箱水的滿載車過磅出礦區的方法,騙取煤礦方的信任,詐騙煤礦方25車煤泥共計8023.8元,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
第二種意見認為,王某構成盜竊罪。王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采取加裝水箱、加滿水、放完水的手段,在煤礦方毫不知情且主觀上沒有處分0.86噸煤泥的真實意思和行為下,秘密竊取煤礦方25車價值8023.8元的煤泥,應構成盜竊罪。
【評析】
持詐騙罪的觀點認為,王某的行為符合詐騙罪客觀方面的特征。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罪的客觀方面一般表現為先后有序的四個部分:行為人實施詐騙行為;使他人陷入錯誤認識;他人基于錯誤認識自愿處分財產;行為人獲取財產或財產性利益。這四個行為具有一定的客觀邏輯順序,形成一個前后緊密相連的因果鎖鏈。本案中,王某在整個犯罪過程中,主要實施四個行為:在貨車底部私自加裝一個水箱,將水箱裝滿水,在礦內無人場所放完水箱水,用貨車將一車廂煤泥拉出礦外。前三個行為對煤礦方來說,雖具有秘密性,但其主要性質和作用還是詐騙。理由是:加裝水箱、加滿水、放完水這三個行為,對空廂貨車(以下簡稱“車皮”)來說,三個行為組合形成的主要作用和效果是,改變了“車皮”重量。交易時,王某向煤礦方故意隱瞞了“車皮”變輕的事實,對煤礦構成了欺詐,導致煤礦方認識錯誤而“自愿”交付一車廂煤泥,其行為構成詐騙罪,同時也體現了詐騙罪多是智能型、交易性犯罪的一般特征。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認為王某的行為構成盜竊罪。
盜竊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竊取公私財物的行為。在交互使用欺騙與竊取手段的案件中,行為人采取了什么手法,被害人是否具有處分其財產的真實意思和行為,多種犯罪行為交織時哪種行為是主要方法和手段,這些往往是區分詐騙罪與盜竊罪的關鍵之處。
第一,王某的行為符合“秘密性”的特征。秘密性體現在:(1)主觀認識上的秘密性,即盜竊手法,被告人在主觀上不想讓被害人知道;(2)手段上的秘密性,即盜竊手段不為被害人所知;(3)結果上的秘密性,即被害人并不知財物實際已經被被告人所控制。也就是說,行為人采取自認為不為財物所有者、保管者或經手者所發覺的方法,暗中將財務獲取的行為,并且被害人對自己的財物占有控制權利受到破壞時毫不知情。本案中,王某主觀上認為,秘密采取加裝水箱、加滿水、放完水這些手段,暗中將0.86噸煤泥拉出煤場,煤礦沒有發覺。當滿載包含0.86噸煤泥的貨車過磅出礦后,煤礦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喪失了對0.86噸煤泥的財產所有權。
第二,煤礦主觀上沒有處分0.86噸煤泥的真實意思和行為。區分盜竊與詐騙的關鍵還在于,被害人有沒有處分其財產的真實意思和行為。在盜竊犯罪中,被害人既沒有處分財產的真實意思,也沒有處分財產的行為。而詐騙犯罪最本質的特征表現為,因行為人的欺詐而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從而“心甘情愿”地處分其財產,本案中,煤礦方主觀上沒有處分其0.86噸煤泥的真實意思。王某也沒有花言巧語騙取過磅員信任,讓其自覺交付煤泥。
第三,王某的詐騙行為僅作為盜竊的方法和手段。在盜竊行為與詐騙行為相互交織時,如何定性,還要綜合考量犯罪的方法和手段。行為人通過實施一些詐騙行為,為盜竊行為做準備、創造條件,對財物的最終取得方式還得靠竊而非騙,那么應定盜竊罪。這時的詐騙行為,僅表現為犯罪的輔助方法和手段。王某用加裝水箱、加滿水、放完水這些欺詐手段,是為竊取0.86噸煤泥創造條件,起到了準備作用。通過欺詐取得對財物的持有,不是王某的目的行為,而只是其實現占有財物目的的輔助手段行為。因此,王某非法獲取財物的最終取得方式是竊取而非詐騙。另外,王某歸案后的供述是“為了偷點煤泥”,符合主客觀相一致原則。王某應構成盜竊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作社土地入股協議怎么寫
2021-02-13涉黑犯罪沒收財產嗎
2021-01-01宅基侵權怎樣賠償
2020-11-14交通事故發生后多久認定責任
2020-11-29房屋贈與的步驟有哪些
2020-12-17未領結婚證同居 能向法院訴訟離婚嗎
2020-11-19質押關系還是保管關系是怎樣的
2021-01-15500米以上建筑允許修建嗎
2021-02-28房產證可以抵押給個人嗎
2021-03-08末位淘汰制度解雇員工是否可行
2021-02-02枯死老樹致人損害該如何求償
2020-11-17哺乳期員工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16懷孕被辭退應該怎么辦
2020-12-03意外險哪時候理賠
2021-02-05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
2021-01-20家庭財產保險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況有哪些
2020-12-14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情形
2021-01-12報保險需要出示駕照嗎
2021-03-06侵權糾紛能否列保險公司為被告
2021-02-11關于保險受益人的順序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