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涉外工作管理辦法(2016修訂)
(1990年12月31日國務院批準 1991年2月22日國家文物局令
第1號發布 根據2011年1月8日《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
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一次修訂 根據2016年2月6日《國務院
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二次修訂)
第一條 為了加強考古涉外工作管理,保護我國的古代文化遺產,促進我國與外國的考古學術交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在中國境內陸地、內水和領海以及由中國管轄的其他海域,中國有關單位(以下簡稱中方)同外國組織和國際組織(以下簡稱外方)所進行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和與之有關的研究、科技保護及其他活動。
第三條 任何外國組織、國際組織在中國境內進行考古調查、勘探、發掘,都應當采取與中國合作的形式。
第四條 國家文物局統一管理全國考古涉外工作。
第五條 本辦法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考古調查是指以獲取考古資料為目的,對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其他地下、水下文物進行的考古記錄和收集文物、自然標本等活動;
(二)考古勘探是指為了解地下、水下歷史文化遺存的性質、結構、范圍等基本情況而進行的探測活動;
(三)考古發掘是指以獲取考古資料為目的,對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和其他地下、水下文物進行的科學揭露、考古記錄和收集文物、自然標本等活動;
(四)考古記錄是指系統的文字描述、測量、繪圖、拓印、照相、拍攝電影和錄像活動;
(五)自然標本是指考古調查、勘探、發掘中所獲取的自然遺存物。
第六條 中外合作進行考古調查、勘探、發掘活動,應當遵守下列原則:
(一)合作雙方共同實施考古調查、勘探、發掘項目,并組成聯合考古隊,由中方專家主持全面工作;
(二)合作雙方應當在中國境內共同整理考古調查、勘探、發掘所獲取的資料并編寫報告。報告由合作雙方共同署名,中方有權優先發表;
(三)合作考古調查、勘探、發掘活動所獲取的文物、自然標本以及考古記錄的原始資料,均歸中國所有,并確保其安全;
(四)合作雙方都應當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第七條 外方申請與中方合作進行考古調查、勘探、發掘時,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向國家文物局提出書面申請:
(一)合作意向;
(二)對象、范圍和目的;
(三)組隊方案;
(四)工作步驟和文物的安全、技術保護措施等;
(五)經費、設備的來源及管理方式;
(六)意外事故的處理及風險承擔。
第八條 申請合作考古調查、勘探、發掘的項目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利于促進中國文物保護和考古學研究,有利于促進國際文化學術交流;
(二)中方已有一定的工作基礎和研究成果,有從事該課題方向研究的專家;
(三)外方應當是專業考古研究機構,有從事該課題方向或者相近方向研究的專家,并具有一定的實際考古工作經歷;
(四)有可靠的措施使發掘后的文物得到保護。
第九條 國家文物局會同中國社會科學院對外方的申請進行初步審查后,由國家文物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送請國防、外交、公安、國家安全等有關部門審查,經審查合格的,由國家文物局報請國務院特別許可。
第十條 合作考古調查、勘探、發掘項目獲得國務院特別許可的,合作雙方應當就批準的合作項目的具體事宜簽訂協議書。
第十一條 合作考古調查、勘探、發掘的文物或者自然標本需要送到中國境外進行分析化驗或者技術鑒定的,應當報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化驗、鑒定完畢后,除測試損耗外,原標本應當全部運回中國境內。
第十二條 外國留學人員(含本科生、研究生和進修生)以及外國研究學者在中國學習、研究考古學的批準期限在1年以上者,可以隨同學習所在單位參加中方單獨或者中外合作進行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活動。但須由其學習、研究所在單位征得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單位的同意后,報國家文物局批準。
第十三條 外國公民、外國組織和國際組織在中國境內參觀尚未公開接待參觀者的文物點,在開放地區的,需由文物點所在地的管理單位或者接待參觀者的中央國家機關及其直屬單位,在參觀一個月以前向文物點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申報參觀計劃,經批準后方可進行;在未開放地區的,需由文物點所在地的管理單位或者接待參觀者的中央國家機關及其直屬單位,在參觀一個月以前向文物點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申報參觀計劃,經批準并按照有關涉外工作管理規定向有關部門辦理手續后方可進行。
參觀正在進行工作的考古發掘現場,接待單位須征求主持發掘單位的意見,經考古發掘現場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批準后方可進行。
外國公民、外國組織和國際組織在參觀過程中不得收集任何文物、自然標本和進行考古記錄。
第十四條 國家文物局可以對合作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工作實施檢查,對工作質量達不到《田野考古工作規程》或者其他有關技術規范的要求的,責令暫停作業,限期改正。
第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的規定,根據情節輕重,由國家文物局給予警告、暫停作業、撤銷項目、罰款1000元至1萬元、沒收其非法所得文物或者責令賠償損失。
第十六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二條的規定,擅自接收外國留學人員、研究學者參加考古調查、勘探、發掘活動或者延長其工作期限的,國家文物局可以給予警告或者暫停該接收單位的團體考古發掘資格。
第十七條 外國公民、外國組織和國際組織違反本辦法第十三條的規定,擅自參觀文物點或者擅自收集文物、自然標本、進行考古記錄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可以停止其參觀,沒收其收集的文物、自然標本和考古記錄。
第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的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九條 臺灣、香港、澳門地區的考古團體與大陸合作進行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可以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十條 文物研究、科技保護涉外工作的管理辦法,由國家文物局根據本辦法的原則制定。
第二十一條 本辦法由國家文物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
2017-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
2011-02-25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九號)
2010-1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召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的決定
2010-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200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
2008-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條約》的決定
2007-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1993)
1993-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1999修訂)
1999-12-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召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決定
2003-12-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1958年消除就業和職業歧視公約》的決定
2005-08-2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決議
2006-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1970-01-01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的補充規定》的決議
1979-11-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國家安全機關行使公安機關的偵查、拘留、預審和執行逮捕的職權的決定
1983-02-0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1995-03-18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
1997-02-23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設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的決定
1998-03-06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
1999-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2016修訂)
2016-06-19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物業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年修正)
2017-08-01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
2015-01-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8-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23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