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
日前,北京有關部門公開銷毀了1000余輛近期被罰沒的“黑車”。這本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新聞,卻在門戶網站上留下了千余條網友評論。想必,大家的眼球都已被新聞圖片所顯示的銷毀場面所“震撼”。
大多數網友的質疑在于:這些車子還有沒有利用的價值?是不是非得銷毀不可?這算不算是一種嚴重的資源浪費?
其實,類似“將罰沒品付之一炬”的事情幾乎天天都在發生,盡管“罰沒品不再付之一炬”的地方部門規定也時有出臺。基于最大化實現罰沒品價值的原則,這種花費不菲成本的車輛銷毀方式肯定不是最佳選擇,其中很多完全可以繼續利用,或者拍賣以增加國庫收入,或者捐贈以周濟貧困地區。但如果只是基于部門利益的選擇,執法機關顯然更喜歡公開銷毀,似乎這不僅能彰顯執法的成就感,也更能突出一種震懾效果。
事實上,公眾的疑問和指責,不僅在于“怎樣處置罰沒品”,更在于“罰沒品去了哪里”。
以北京為例,每年的罰沒收入有近20億元。在罰沒品“進口”繁多而“出口”失控的情況下,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尋租場”。小到城管罰沒的攤販瓜果,對外只說是送了敬老院,實際卻無人知道實情;大到交通局罰沒的車輛,上報銷毀車輛數與實際銷毀數不一致已是常事,罰沒車輛成官員坐騎的事都成了新聞。
關于罰沒品的處置,向來只有諸如“依法沒收的非法財物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公開拍賣或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款項必須全部上繳國庫,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等原則性規定,國家并沒有一部完備的規范罰沒物品處置程序和處理方式的法規。由于缺少法律上的有效監督而導致罰沒品處理上隨意性很大。
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來約束可能被濫用的執法權力,應該是權力“自證”自身合法性與合理性的一個重要內容。罰沒權的合法性與合理性,首先需要來自對罰沒權行使的嚴格規范,這既需要在“進口處”約束罰沒權的非法行使,也需要盡早立法規范罰沒品的“出口”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99修正)
1994-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 二 號
2008-03-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香港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臨時立法會在1997年6月30日前工作決定
1997-02-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我國加入《關于從國外調取民事或商事證據的公約》的決定
1997-07-0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關于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的決定
2001-04-28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環保部門就環境行政處罰決定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期限有關問題的答復
2001-06-25全國人大會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立陶宛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
2005-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對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實施管轄的決定
2006-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決定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塞浦路斯共和國關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5-04-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0-04-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
1990-04-0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1991-04-09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1995年)
1995-09-10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2014修訂)
2014-07-29廣播電視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退耕還林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國務院關于修改《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決定
2018-01-16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2014-04-25因公臨時出國經費管理辦法
2013-12-30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規程》和《中小學校責任督學工作守則》的通知
2013-1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4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3-12-11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11-12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新鄉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6-23國務院關于福建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的意見》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