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公開對學校提出申訴
????3月29日,北師大
珠海分校對此前該校學生因不同意校方處分向學校申訴一事作出正式回復:一名學生免于處分,一名學生在重新審理后給予降低處分,另一名維持原處分決定。
????這件事要追溯到3月18日的“申訴聽證會”。當天,由于學生不同意校方的處分,10名學生提起申訴討說法。
????面對聽證會委員和旁聽席上的師生、律師,堅持申訴的9名大學生分別陳述各自的申訴理由。大一女生陳同學的申訴理由是,考試中自己并無主觀作弊的動機和行為,事后也主動承認了錯誤,但校方給予了留校察看處分,請求校方減輕處分。在兩個半小時的“審理”過程中,對學生違紀行為,申訴處理委員會7名委員進行了不公開的討論和投票,最后按票決結果,分別向學校及學院提出維持6名同學原處分決定和重新審理3名同學違紀案件的建議。
????另一位提出申訴的學生對記者說:“原處分決定的依據事實不清、處分等級不當,所以提出書面申訴。如果我對申訴聽證后的結論還不滿意的話,將繼續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申訴。”
????記者了解到,上學期北師大珠海分校共處分違紀學生95名,約占在校生數1%,最終有10人提出了申訴請求。校方根據教育部去年9月1日頒布實施的《普通高等院校學生管理規定》,制訂和實施了在校大學生申訴處理暫行辦法,并設立獨立行使職權的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負責受理和核查申訴學生違規、違紀事件的事實、理由及證據,除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的案件外,對所受理的申訴案件舉行公開的申訴聽證。
????不僅是北師大珠海校區,同樣的申訴聽證也出現在國內其他高校。2005年12月9日,華中科技大學舉行首例學生申訴聽證會,受理03級415班一位學生的成績異議申訴,學生申訴聽證委員會最終決定維持原處理意見。2006年3月10日,中央民族大學曾舉行不公開的學生申訴聽證會,對上學期期末考試中被發現作弊的10名學生中的部分學生作出最終開除學籍的處分決定。
????如何看待出現在高校師生之間的申訴聽證現象?這樣的“申訴聽證”給大學生管理帶來了什么?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采訪了珠海的部分高校。
????申訴制度該不該出現在大學校園
????“該不該有申訴制度的實質是要不要維護大學生合法權益、要不要給受到冤屈的學生一個救濟渠道的問題。”北師大珠海分校校辦副主任王琳明說,大學生違紀增多已給高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雖然從入學教育到考前誠信宣傳,學校做了大量工作,但違紀行為仍屢禁不止。實施違紀處分和啟動申訴聽證制度,是新時期加強高校學生管理的一個新嘗試。
????“學生的行為是否違紀和應該受到怎樣的處分,不應只由校方說了算。學生也應有申訴的權利,也需有個公開爭辯的地方。”兩名對處分有異議的同學向記者表示:“盡管作出處分決定的是學校職能部門和老師,但在法律法規面前,我們是平等的!憑什么受到處分的學生一方就該逆來順受?這樣的申訴聽證會制度,不管最后校方是否能改變對我們的處分,它都讓我們感受到了高校大學生管理中的民主與公正。”
????北京某高校輔導員杜憲認為,學生申訴聽證制度的產生標志著今天的高校管理更加理性,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長期以來,處分學生只是校方在單向行使職權,而缺失了學生方的申訴權和第三方的裁決權。對在校的學生來說,如果不是因各種處分而直接影響到求學、就業等切身利益,通常不會產生捍衛自己權利的想法。
????在本次申訴聽證中,一位主動放棄申訴權利的同學表示,雖然申訴聽證會賦予了我們公開申訴的權利,但在使用這個權利的時候,還得掂量掂量是否行使得當。 #p#分頁標題#e#
????“師生對簿公堂于眾目睽睽之下,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成為高校管理的重要手段。”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簡占亮教授認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是是非非實際上是一種情與理的雙重博弈。師生雙方本沒有根本利害關系,僅僅在教育手段或管理手段的使用是否失當問題
上訴諸法律法規,最終鬧到誓不兩立、對簿公堂的地步,其結果就不會有真正的勝利者,那種贏了官司輸了親情、勝了法理敗了情感的事是屢見不鮮的。
????簡占亮介紹說,規范高校管理不一定都要采取申訴聽證方式,那樣看似在給予犯錯誤學生一個說話的權利,實際上往往會激化師生之間的矛盾,達不到真正教育和感化學生的效果。他認為,給一個違紀學生什么樣的處分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能否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對于考試作弊、打架斗毆等個人品德方面的問題,應該發揚我們多年來形成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做細致入微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成立的法律法規咨詢室,同樣給了學生以說話和維權的機會,在解決學生申訴做到了既公平公正,又溫和有加,這樣更有利于和諧校園建設和形成良好的校風。
????申訴制度與師道尊嚴
????對師道尊嚴、師徒父子、嚴師高徒等傳統的施教理念來說,學生申訴現象無疑是一次挑戰。北師大珠海分校教育管理學博士宋術學、法學博士周志強認為,傳統的“師道尊嚴”及其施教方法應該有所揚棄,因為信息時代的大學生、中學生,甚至小學生,都不再是習慣于耳提面命教育方式的孩子。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學博士戴偉坦言,今天,教師在教育、引導學生成長的同時,更應該尊重他們的思想、情感和尊嚴,要允許他們挑戰權威,允許他們和老師爭辯,向學校申訴。我們不能把學生申訴簡單地看作離經叛道,以下犯上,而應該把申訴聽證制度看作學生群體應有的公共權力。對學生來說,參與申訴本身也是一堂最生動的法律法規教育課。過去的學生管理只有高校的自律及其行政部門之間的制約,而缺失了學生對自身權益的維護和對高校管理的參與和監督。
????“在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天地君親師從來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何以在今天就生出許多陌生和反叛呢?”
遵義醫學院珠海分校黨務辦副主任劉玉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作為制度建設和體現社會角色公平,高校可以有個申訴聽證和化解矛盾的調解機構,但如果把申訴聽證當作家常便飯,學生一遇處分,輕則申訴反駁,重則抵賴狡辯,勢必造成師生雙方關系緊張。這也把根本利益一致的受教育者與教育者的關系搞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從而模糊了高校依法管理和以德治校、以紀律約束人的界限,那樣就會因小失大。劉玉萍認為,類似于校園申訴這樣公開辯論的方式還是應該慎用為好。他們學校成立的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沒有明辨是非的“
法官”,而是開通了一條通過協商調解、妥善解決師生紛爭的“消防”渠道。
????鏈接
????■教育部2005年3月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第二章第五條明確規定,學生在校期間依法享有下列權利:對學校給予的處分或者處理有異議,向學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職員工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
????■從2003年開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相應的學生申訴制度。與此同時,各地中小學校的學生申訴制度也紛紛建立。學生申訴制度的核心機構是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這一委員會通常由學校負責人、職能部門負責人、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共同組成。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學生申訴處理暫行辦法》規定: #p#分頁標題#e#
????“學生對學校給予的處分有異議的,可在處分決定書送達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向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提起書面申訴。”
????“如申訴委員會要求做出處分決定的機關或單位重新審理或變動對學生的處分,后者應立即重新審理或研究,并在書面形式的申訴委員會復查結論送達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將重新審理或研究的結果報送申訴委員會,并送達申訴學生本人。”
????“申訴人如仍不服,可在做出處分決定的機關或單位的重新審理或研究的結論送達本人后5個工作日內,上訴至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不再受理學生的申訴。”
????■德國法律明確規定:在教育領域,涉及教育內容、學習目的、修課目錄、學生的地位等有關大學生學習自由之“重要事項”,皆應以法律明文限制之,或有法律明確之授權。對剝奪大學生學習自由之退學或開除學籍處分,更應以法律明定其事由、范圍與效力,而不得僅以行政命令或各校之校規予以剝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