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適用哪種責任承擔方式問題,也就是媒體曾熱烈討論過的“撞了”應否“白撞”問題,是道路交通安全立法中爭論比較大的一個難點問題。國務院制定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采用過錯原則,即一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違章行為的一方應當負全部責任,無違章方不負責任;國務院提出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草案)》仍然延用這一原則。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審議和征求意見中,有的專家認為,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應該采用過錯推定原則,即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機動車一方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責任。也有的委員和專家提出,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機動車作為高速運輸工具,對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一定危險性,發生交通事故時,應當實行無過失責任原則,即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由機動車一方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不同主張各有各的理由,在國外,不同的承擔責任方式也都有成功的實踐。那么,我國應該采取何種承擔責任方式?
為此,立法機關綜合各方面的意見認為,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對實際情況有清醒認識和準確把握。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機動車數量增長的速度很快,但質量參差不齊;道路上機動車多、自行車多、行人多是一大特色,因此要特別強調機動車駕駛員的謹慎駕駛義務。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道路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我國道路通行條件尚不夠完備,即使在大中城市,無論是道路交通信號、道路通行設施等都有許多不完善地方,這給嚴格守法執法帶來一些困難因素。另一方面,由于駕駛員和行人的交通法律知識缺乏、守法意識淡薄,違反交通法規和規則的現象比較普遍。設定各方的責任,必須從這些實際情況出發。
第二,要正確處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解決道路擁堵的關系。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解決道路擁堵是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兩個重要目的,交通事故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同樣要有利于實現這個目標。但這二者間也有相矛盾的一面。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要求駕駛員謹慎駕駛,寧可犧牲速度也要盡量避讓非機動車和行人(即使后者存在違規行為),以避免發生交通事故,給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帶來損失。而解決道路擁堵,一個重要的方面則要求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提高機動車行駛速度,盡量消除機動車駕駛員正常行駛發生交通事故面臨承擔責任的后顧之憂。這就要求妥善處理二者的關系,在保障交通安全與解決道路擁堵之間找到恰當的結合點。
第三,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體現公平合理的價值取向。保護公民權利和實現社會公平公正始終是法律追求的目標。機動車作為一種高速運輸工具,對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一定潛在危險性;這種高速行駛的“鋼鐵戰士”較非機動車和行人強弱分明。因此,法律應該突出強調機動車一方的責任,發生交通事故時,屬于機動車違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即使其沒有任何過錯,從尊重人的生命和健康權利的角度,也應當設定其一定的責任。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較機動車一方雖然是弱者,但也必須嚴格遵守交通法規和秩序,違反交通法規造成交通事故的,同樣應該承受相應的損害后果;如果不問發生交通事故原因,一律由機動車無條件地承擔全部損害賠償責任,有悖公平原則。#p#分頁標題#e#
第四,要重視借鑒法學理論研究成果,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加以吸收和運用。要使制定的法律符合客觀規律,必須要研究法學理論。但不同理論產生的背景不同,不能照搬照抄。有關交通事故民事責任承擔方式的理論觀點有多種:過錯責任論、過錯推定責任論和嚴格責任論等,我們的法律應該采用何種理論,如何具體運用理論,判斷的標準只能是中國的國情,必須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和需要的問題,對涉及的理論加以研究,決定取舍。簡單肯定或者簡單否定都是不足取的,也是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
基于上述考慮,《道路交通安全法》關于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承擔責任方式的規定,采取了嚴格責任的歸責原則。嚴格責任是指對于民事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加害人無論主觀上有無過錯,均由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受害人有過錯的,可以減輕加害人的責任;因不可抗力、受害人故意或第三人的原則造成的損害,可以免除無過錯加害方的責任?!兜缆方煌ò踩ā返谄呤鶙l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責任限額內予以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且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可以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薄敖煌ㄊ鹿实膿p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边@個規定有以下幾層含義:
第一,交通事故的損失,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責任限額內的部分,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損害賠償則通過法定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機制解決,即依據有關法規和保險合同,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責任限額內予以賠償。
第二,超過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責任限額部分的損失,實行嚴格責任原則。發生交通事故,由機動車一方承擔造成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責任;即使機動車一方沒有任何違規行為,也采取了必要處置措施,交通事故完全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的違規行為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也要承擔部分責任。這樣規定有利于強化機動車駕駛人嚴格遵守交通法律和交通規則意識,認真履行謹慎駕駛義務;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精神,貫徹了尊重和珍愛生命健康、保護弱者的原則。
第三,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也要承擔部分損害后果。發生交通事故,如果機動車一方能夠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可以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而存在違法行為的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要承擔部分損害后果。從實踐看,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交通規則穿越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橫跨道路隔離設施、在專供機動車通行的立交橋、高架橋行進等與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的,都要依法承擔部分或者大部分損害后果。這樣規定有利于提高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也有利于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法律在這里引入了“機動車駕駛人已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因素,這與嚴格責任理論和現行有關法律規定有所不同,執行中需要加以注意。
第四,在特定情況下,機動車一方完全免除責任。如果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如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出于自殺或者非法謀取保險賠償等目的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機動車一方完全免責,一切后果全部由造成該交通事故的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承擔。
?。ㄗ髡邌挝唬喝珖舜蟪N瘯ㄖ乒ぷ魑瘑T會)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占用稅法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的決定
2011-04-22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10第二次修正)
2010-0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關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條約》的決定
2007-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對關于村民委員會和村經濟合作社的權利和關系劃分的請示的答復
1992-01-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9)
1999-03-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6-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于合作打擊非法販運麻醉藥品、精神藥物及其前體的協議》的決定
2004-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決定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修訂]
1989-02-21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議案和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辦法
1988-03-25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失效)
1981-12-13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996-08-29澳門特別行政區司法機關具體產生辦法
1999-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組成的補充規定
2002-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
2003-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附:第四次修正本
2004-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文物的規定適用于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的解釋
2005-12-29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06-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財政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2019-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第634號國務院令
2013-0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預算單位2013-2014年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標準的通知
2012-12-19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2修正)
2012-11-09國務院關于批轉交通運輸部等部門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2-07-24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
2010-11-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2010-10-27國務院三網融合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三網融合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