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和能源基地,太湖流域是我國經濟發達地區。今年,淮河和太湖兩流域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黨政軍民團結奮戰,取得了抗洪救災的重大勝利。在抗洪斗爭中,新中國成立四十多年來建設的大量水利工程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也暴露出兩流域治理中的問題,主要是防洪除澇標準低;河湖圍墾、人為設障嚴重,排水出路不足;流域統一管理比較薄弱;有些城鎮、企業及交通等設施建在低洼地,防洪能力低。為了進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國務院決定,從今冬起,用十年和五年時間,分別完成治理淮河和太湖的任務。
一
一九八一年和一九八五年,國務院兩次治淮會議確定的流域治理總體布局及建設方案,仍然是進一步治理淮河的基礎。要堅持“蓄泄兼籌”的治理方針,近期以泄為主,用十年的時間,基本完成以下工程建設任務:
(一)加強山丘區水利建設,進行小流域綜合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修建板橋、石漫灘等重點水庫。
(二)擴大和整治淮河上中游干流的泄洪通道。“八五”期間,鏟除經常行洪的行洪區堤防,退建蒙洼、城西湖等行、蓄洪區堤防并遷移堤內人口,加固淮北大堤等重要堤防及蚌埠、淮南等城市圈堤,加強行、蓄洪區建設,興建懷洪新河。“九五”期間研究建設臨淮崗控制工程。以上工程完成后,淮北大堤達到百年一遇的防洪標準。
(三)鞏固和擴大淮河下游排洪出路。“八五”期間,疏通和加固入江水道,行洪能力達到一萬二千立方米每秒;續建分淮入沂工程,行洪能力達到三千立方米每秒;加固洪澤湖大堤。“九五”期間建設入海水道,使洪澤湖大堤達到百年一遇的防洪標準。
(四)續建沂沭泗河洪水東調南下工程。“八五”期間達到二十年一遇的防洪標準,“九五”期間達到五十年一遇的防洪標準。
(五)治理包澮河、奎濉河、汾泉河、洪汝河、渦河、沙穎河等跨省骨干支流河道,并進行湖洼易澇地區配套工程建設,提高防洪除澇標準。
為此,要進一步做好治理淮河的各項前期工作,修訂完善淮河流域綜合治理規劃,優化防汛調度方案,發揮已建工程的最大效益。
二
太湖流域治理以防洪除澇為主,統籌考慮航運、供水、水資源保護和改善水環境等方面的需求。“八五”期間著重解決太湖洪水出路問題,基本完成總體規劃確定的太浦河、望虞河、杭嘉湖南排工程、環湖大堤、湖西引排工程、紅旗塘、東西苕溪防洪工程、武澄錫引排工程、擴大攔路港、泖河及斜塘和杭嘉湖北排通道十項骨干工程。同時,加強平原河網和圩區建設,形成以太湖為中心、具有綜合利用功能的流域工程體系。流域防洪達到防御一九五四年型洪水的標準(相當于五十年一遇),相應提高除澇標準。
今冬明春重點打通太浦河、望虞河,保證在明年汛前兩河總泄洪能力達到四百五十立方米每秒。
三
進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必須從全局出發,提高認識,統一行動,加強領導,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
(一)提高認識。水利不僅是農業的命脈,而且是國民經濟和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要從人口、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的戰略高度,認識治理淮河和太湖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增強全民的治水意識,發揮各方面辦水利的積極性。
(二)統一治理。各地區、各部門要在流域統一規劃指導下,按確定的治理方案及實施計劃進度,分工負責,抓緊實施。要上、中、下游統一治理,顧大局,講整體,局部服從整體,團結治水。
(三)增加投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重點建設工程投資由中央和地方分擔;面上和配套工程投資,由地方負擔。國務院已決定增加治理淮河和太湖兩流域的投入,各級地方政府也要增加投入。同時,可組織城鄉受益地區的單位和群眾集資、投勞,具體集資方案,由省(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審批。各類農業開發資金也可用于區域性水利工程建設。在工程設計和建設中,要本著安全、實用和節約的原則,嚴格掌握建設內容和工程標準。
(四)加強城鎮及工業、交通等設施的防洪建設。城鎮防洪設施是城鎮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鎮及工業、交通等設施,要有必要的防洪保障,所需建設資金由城鎮及工交企業自行解決。與江河湖泊防洪有關的各類建設項目,建設單位要在可行性報告中作出防洪評價,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或其授權單位審查批準,方可立項。
(五)加強淮河行洪、蓄洪區治理。有關省人民政府要按照流域治理規劃,采取切實措施,保證汛期能及時有效運用,并使區內居民有比較安全的生活環境。要嚴格控制行洪、蓄洪區人口,對經常行洪的行洪區居民,要下決心外遷。要實行防洪保險制度。行洪、蓄洪區的農業稅在受災年份要適當減免,給予必要的照顧。要指導并資助行洪、蓄洪區內居民修建莊圩、莊臺,修建永久性房屋要建平頂房。加強區內排灌設施建設。
(六)加強流域機構統一管理的職能。流域內重要水利工程,由流域機構直接管理,統一調度。太湖流域太浦河、望虞河上的主要樞紐工程,由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管理;淮河流域安徽省梅山、佛子嶺、響洪甸、磨子潭四座大型水庫和河南省宿鴨湖、魚山、板橋、南灣四座大型水庫,淮河干流主要分洪工程和洪澤湖樞紐,由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統一調度。具體辦法由淮河水利委員會與有關省商定。要加強河道、湖泊的管理,做好流域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調度,加強水資源保護。嚴禁違法圍河圍湖造田、養魚和人為設障,違法圍墾和侵占的河湖灘地要堅決退田還河還湖,一切行洪障礙要堅決清除,由地方各級政府負責落實。建立和完善水工程的經營管理制度,分級確定水工程管理經費來源,并按有關法規收取水費、河道工程修建維護管理費等,建立良性運行機制。
(七)加強領導。成立國務院治淮領導小組,田紀云副總理任組長,豫、魯、皖、蘇四省及國家計委、財政部、水利部等有關部門領導參加組成。成立太湖治理領導小組,由水利部、有關部門和有關省、市負責人組成。各省、市政府也應切實加強治理工作的領導。
淮河流域和太湖流域各級政府和全體人民要進一步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精神,不失時機地掀起一個既有聲勢、又扎扎實實的水利建設高潮,認真完成進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各項建設任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2008-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2007-12-29城市街道辦事處組織條例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答復(對非法批準占用土地,分別按土地管理法處理)
1992-09-0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建筑業安全衛生公約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8-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試行)
1979-02-23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1993-03-22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辦法
1993-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修訂)
1999-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2000-08-25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2001修訂)
2001-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002-06-29城鎮燃氣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口岸衛生監督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5年修訂)
2015-06-12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4-11-27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2011修訂)
2011-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常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3-08-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1-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3-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2011-03-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安全審查制度的通知
2011-02-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2010-09-16國務院安委會關于集中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專項行動的通知
2010-07-27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全文)
2009-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