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仲裁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
第三章 仲裁員與仲裁庭
第四章 附 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勞動人事)廳(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爭議處理條例》第四十條規定,我部會同全國總工會、國家經貿委等有關部門,制定了《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組織規則》,現予頒發,請遵照執行。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組織規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證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仲裁委員會)正確行使仲裁權,公正、及時處理勞動爭議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四十條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 仲裁委員會是國家授權,依法獨立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專門機構。
第三條 地方各級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的勞動爭議處理機構為仲裁委員會的辦事機構。
第四條 仲裁委員會處理勞動爭議案件,實行仲裁員、仲裁庭制度。
第五條 未成立仲裁委員會的地方政府應按規定成立仲裁委員會。
第六條 地方各級仲裁委員會向同級人民政府負責并報告工作。
第二章 仲裁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
第七條 仲裁委員會由下列人員組成:
(一)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的代表;
(二)工會的代表;
(三)政府指定的經濟綜合管理部門的代表。
仲裁委員會組成人數必須是單數。
仲裁委員會的組成不符合規定的,由政府予以調整。
第八條 仲裁委員會設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二人,委員若干人。
仲裁委員會委員由組成仲裁委員會的三方組織各自選派,主任由同級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的負責人擔任,副主任由仲裁委員會委員協商產生。
第九條 仲裁委員會委員的確認或更換,須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
仲裁委員會委員有特殊情況確需委托本組織其他人員出席仲裁委員會會議的,應有委托書。
仲裁委員會召開會議決定有關事項應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員參加。
第十條 地方仲裁委員會具有下列職責:
(一)負責處理本委員會管轄范圍內的勞動爭議案件;
(二)聘任專職和兼職仲裁員,并對仲裁員進行管理;
(三)領導和監督仲裁委員會辦事機構和仲裁庭開展工作;
(四)總結并組織交流辦案經驗。
第十一條 地方各級仲裁委員會處理勞動爭議的管轄范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依據《條例》確定。
第十二條 仲裁委員會辦事機構在仲裁委員會領導下,負責勞動爭議處理的日常工作,主要職責是:
(一)承辦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的日常工作;
(二)根據仲裁委員會的授權,負責管理仲裁員,組織仲裁庭;
(三)管理仲裁委員會的文書、檔案、印鑒;
(四)負責勞動爭議及其處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及政策咨詢;
(五)向仲裁委員會匯報、請示工作;
(六)辦理仲裁委員會授權或交辦的其他事項。
第三章 仲裁員與仲裁庭
第十三條 仲裁員包括專職仲裁員和兼職仲裁員。
第十四條 仲裁員資格經省級以上的勞動行政主管部門考核認定。取得仲裁員資格的方可在一個仲裁委員會擔任專職或兼職仲裁員。
仲裁員資格證書和執行公務證書由國家統一監制。
第十五條 專職仲裁員由仲裁委員會從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專門從事勞動爭議處理工作的人員中聘任。
兼職仲裁員由仲裁委員會從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他行政部門的人員、工會工作者、專家、學者和律師中聘任。
仲裁委員會成員均具有仲裁員資格,可由仲裁委員會聘為專職或兼職仲裁員。
第十六條 仲裁員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一)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二)堅持原則,秉公執法,作風正派,勤政廉潔;
(三)具有一定的法律、勞動業務知識及分析、解決問題和獨立辦案的工作能力;
(四)從事勞動爭議處理工作三年以上或從事與勞動爭議處理工作有關的(勞動、人事、工會、法律等)工作五年以上,并經過專業培訓;
(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
第十七條 兼職仲裁員與專職仲裁員在執行仲裁公務時享有同等權利。
兼職仲裁員進行仲裁活動時,應征得其所在單位同意,所在單位應當給予支持。
第十八條 仲裁員在執行仲裁公務期間,由仲裁委員會給予適當辦案補助,補助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自行確定。
第十九條 仲裁員的主要職責:
(一)接受仲裁委員會辦事機構交辦的勞動爭議案件,參加仲裁庭;
(二)進行調查取證,有權向當事人及有關單位、人員進行調閱文件、檔案、詢問證人、現場勘察、技術鑒定等與爭議事實有關的調查;
(三)根據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政策提出處理方案;
(四)對爭議當事人雙方進行調解工作,促使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
(五)審查申訴人的撤訴請求;
(六)參加仲裁庭合議,對案件提出裁決意見;
(七)案件處理終結時,填報《結案審批表》;
(八)及時做好調解、仲裁的文書工作及案卷的整理歸檔工作;
(九)宣傳勞動法律、法規、規章、政策;
(十)對案件涉及的秘密和個人隱私應當保密。
第二十條 仲裁庭在仲裁委員會領導下處理勞動爭議案件,實行一案一庭制。
仲裁庭由一名首席仲裁員、二名仲裁員組成。簡單案件,仲裁委員會可以指定一名仲裁員獨任處理。
第二十一條 仲裁庭的首席仲裁員由仲裁委員會負責人或授權其辦事機構負責人指定,另兩名仲裁員由仲裁委員會授權其辦事機構負責人指定或由當事人各選一名,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自行確定。
第二十二條 仲裁庭的書記員由仲裁委員會辦事機構指定,負責仲裁庭的記錄工作,并承辦與仲裁庭有關的具體事項。
第二十三條 仲裁庭組成不符合規定的,由仲裁委員會予以撤銷,重新組成仲裁庭。
第四章 附 則
第二十四條 仲裁委員會的經費來源主要是仲裁費的收繳及財政等方面的補貼。
仲裁委員會的經費應單獨立帳,專款專用。
第二十五條 仲裁委員會成員離任后,其資格自行消失;是仲裁員的,由仲裁委員會予以解聘。
專職仲裁員工作調動后,如本人愿意并具備條件的,保留仲裁員資格,可聘為兼職仲裁員。
已聘請的仲裁員,不能勝任工作的,仲裁委員會應予以解聘。
第二十六條 仲裁工作人員如有違反本規則的行為,由所在單位根據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行政處分;是仲裁員的,仲裁委員會可予以解聘,有關部門可取消其仲裁員資格;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 本規則由勞動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八條 本規則自頒發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
2011-02-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的決議
1981-03-06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1983修正)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98修正)
1998-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區第一屆政府有關機構和主要官員職位設置的意見
199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產生辦法
1999-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2000修正)
2000-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根廷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申請解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七十七條有關規定的答復意見
2005-12-2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6-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1979-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86-06-25公安派出所組織條例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具體產生辦法
1998-11-07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2006年修正)
2006-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2006年修訂)
2006-08-27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2014修訂)
2014-07-29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2015修訂)
2015-06-14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11-27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11-12國務院關于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的批復
2013-06-13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
2012-09-05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
2012-08-29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
2011-12-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廣西壯族自治區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1-10-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網站管理工作的通知
2011-04-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2011-03-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