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律師事務所審批登記管理辦法》已經一九九四年五月二十六日司法部部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施行。
部長 蕭 揚
一九九四年七月二日
律師事務所審批登記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建立和完善律師事務所審批登記管理制度,維護律師執業秩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律師事務所是律師的執業機構,接受司法行政部門和律師協會的管理和監督。
第三條 律師事務所的設立,由申請人所在地的縣(市、區)司法局審核后報地區(州、市)司法局批準;必要時,司法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也可批準設立。
第四條 律師事務所的開業、變更和注銷登記,由批準機關辦理,所在地區(州、市)設有律師協會的,由律師協會的負責辦理。
由司法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批準設立的律師事務所,其開業、變更和注銷登記,分別由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律師協會負責辦理。
第五條 設立律師事務所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規范的名稱;
(二)有固定的執業場所;
(三)有三名以上具有律師資格的專職從業人員;
(四)有與其業務范圍和服務規模相適應的開辦資金。
第六條 申請設立律師事務所,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一)
申請書;
(二)律師事務所章程;
(三)從業律師的名單、簡歷、居民身份證、律師資格證書,以及辭去公職或者與原單位脫鉤的證明;
(四)開辦資金的資信證明和辦公場所的使用證明;
(五)批準機關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七條 律師事務所章程,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律師事務所名稱和執業場所;
(二)設立律師事務所的宗旨和業務范圍;
(三)律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機構設置;
(四)律師會議(或者管理委員會)的組成和職責;
(五)律師事務所主任的職責及其產生、變更程序;
(六)律師事務所從業律師的權利和義務;
(七)開辦資金數額、來源;
(八)財務管理制度、分配制度和
債務承擔方式;
(九)律師事務所變更、終止的條件和程序;
(十)章程的修改程序;
(十一)需要說明的其他事項。
律師事務所章程自律師事務所被批準設立之日起生效,章程的修改必須報原批準機關批準。
第八條 每個律師事務所只準使用一個名稱。名稱采用字號加“律師事務所”的形式,不得冠以“中國”、“中華”、“全國”、“國際”的字樣;律師執業機構不得稱“中心”。
律師事務所的名稱由批準機關核定,經批準登記的名稱在規定的范圍內享有專用權。
第九條 申請人所在地的縣(市、區)司法局應當自收到申請文件之日起三十日內審核完畢,出具《律師事務所設立審核意見書》,并同申請文件一并報送批準機關。
第十條 批準機關應當自收到審核意見書和申請文件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批準或不批準的決定,并通知申請人。批準設立的,由批準機關頒發《律師事務所執業許可證》。
批準機關作出的批準文件,應當報上一級司法行政機關備案。上一級司法行政機關發現批準不當的,應當自收到批準文件之日起十日內通知批準機關撤銷原批準決定。
第十一條 律師事務所的設立申請人,應當自收到批準設立的文件之日起十日內辦理開業登記手續。
律師事務所開業登記的事項包括:律師事務所名稱、組織章程、執業場所、負責人、組織形式、業務范圍、開辦資金、從業人員和機構設置等。
律師事務所自登記后即可依法開展業務。
第十二條 律師事務所的設立申請人,對批準機關不批準的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不批準的文件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司法行政部門申請復議。
第十三條 律師事務所停業、解散或者因其他原因終止業務活動,須經原批準機關批準,自批準之日起十日內到原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
律師事務所辦理注銷登記,應當交該所主任簽署的申請注銷登記報告、批準機關的批準文件、清理債務完結的證明或者清算組織有關清理
債權債務的文件。原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后,應當收回《律師事務所執業許可證》、該所公章及律師的《律師工作執照》。
第十四條 律師事務所分立、合并、遷移、變更名稱、負責人、組織形式、業務范圍,須經原批準機關批準,自批準之日起十日內,到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
第十五條 律師事務所領取《律師事務所執業許可證》后,滿六個月未開展業務活動或者停止業務活動滿一年的,視同停業。原批準機關應當收回其《律師事務所執業許可證》、該所公章及律師的《律師工作執照》,并由負責登記機關予以注銷。
第十六條 律師事務所開業、變更和注銷,由登記機關負責發布登記公告。登記公告所需費用由該律師事務所支付。
第十七條 律師事務所應當按照規定的時間提交年檢報告。報告內容包括:本所人員、機構、業務工作、執業紀律、財務收支和預算以及其他方面的情況,接受管理登記的機關的檢驗。
第十八條 《律師事務所執業許可證》是律師事務所的執業憑證,除司法行政部門依照規定收繳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收繳、扣押和損毀。遺失《律師事務所執業許可證》的,必須登報聲明,才能申請補領。
第十九條 律師事務所違反審批登記規定的,由所在地的律師懲戒委員會根據懲戒程序予以懲戒。
第二十條 司法行政部門或律師協會的工作人員在審批登記工作中,違反本辦法,嚴重失職、濫用職權、營私舞弊、索賄受賄或者侵害律師事務所合法權益的,應當根據情節給予行政處分;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 律師事務所辦理開業登記、變更登記、注銷登記及年度檢驗,應當按照規定繳納登記費、年檢費。
第二十二條 負責登記的機關,應當建立律師事務所登記檔案和登記統計制度,根據社會需要有計劃地向公眾提供律師事務所登記資料的服務(但屬于律師事務所業務秘密和客戶商業秘密的資料除外),并按年度定期將律師事務所開業、變更和注銷登記統計資料逐級上報司法部和中華全國律師協會。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發布施行前,已經批準設立的律師事務所,應當自本辦法施行之日起三個月內補辦登記手續。
第二十四條 《律師事務所執業許可證》和律師事務所申請、審批、登記、年檢和備案的有關表格,由司法部統一制作。
第二十五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可以依據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報司法部備案。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自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起施行。司法部原有規定與本辦法相抵觸的,以本辦法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