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直屬檢驗檢疫局:
據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1月26日報告,自去年12月中旬至今,越南報告已有10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其中9人死亡。2004年,亞洲共有4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32人),其中越南報告28人(死亡20人),其余為泰國報告的。為提高檢驗檢疫系統應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能力,保證及時、準確、高效地處置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止疫情傳入和傳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總局修訂了《口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衛生檢疫應急預案》,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在執行中有何問題,請及時告訴衛生司。
附件:
口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衛生檢疫應急預案
為預防口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傳播流行,做到早期發現疫情,及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傳入傳出,保護出入境人員和口岸人員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國境衛生檢疫法、傳染病防治法、《國境口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出入境檢驗檢疫應急處理規定》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進出境檢驗檢疫應急預案(試行)》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應急預案。
1 口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應急處理的組織、協調與管理
1.1 國家質檢總局成立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領導小組。各直屬檢驗檢疫局也要成立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領導小組,在國家質檢總局和當地政府的領導下,與農業、衛生、邊防、海關、商務、質量技術監督、民航、鐵道、交通、口岸等有關部門加強信息溝通,密切配合,依法開展口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衛生檢疫工作。
1.2 口岸檢驗檢疫機構要加強領導,成立口岸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領導小組,把口岸衛生檢疫工作落到實處。組織有關檢驗檢疫人員等趕赴現場進行調查,盡快確定疫情,查明病因和疫情可能波及的范圍,提出控制措施和建議。同時,依法加強口岸食品衛生、飲用水衛生及環境衛生的監督管理,督導檢查各項防治措施的落實,嚴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口岸區域內的發生。
2 口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衛生檢疫監測
2.1 疫情監測工作的組織。
直屬檢驗檢疫局組織檢查和督導所轄口岸出入境人員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衛生檢疫監測工作,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解決。要做到五個到位:領導深入一線到位、檢疫查驗人員到位、各項工作制度到位、技術物資保障到位、工作落實措施到位。
2.2 口岸衛生檢疫監測。
2.2.1 口岸檢驗檢疫機構要重點加強對來自禽流感發生國家的入境交通工具和人員的衛生檢疫,加強對發生禽流感省份的出境交通工具和人員的衛生檢疫,按照口岸衛生檢疫“八項制度”,加強體溫檢測、健康申報、醫學巡視、病人控制、通風消毒、疫情報告、自身防護、宣傳教育工作。做到“五個不漏”,即出入境人員填寫《健康申明卡》一個不漏、出入境人員測量體溫一個不漏、體溫在38℃以上者進行排查一個不漏、各局上報《疫情日報表》一個不漏、收驗保管《健康申明卡》一個不漏。對出入境人員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開展監測工作,做到“五個及時”,即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控制、及時消毒、及時預警。
2.2.2 發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口岸,應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采集標本并及時送到指定的檢測實驗室進行檢驗。
2.2.3 各地檢驗檢疫分支機構發現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或確診病例時,應當在1小時內向直屬檢驗檢疫局報告,并同時向當地政府及衛生部門報告。直屬檢驗檢疫局應當在接到報告1小時內向國家質檢總局報告,并同時向當地政府報告。國家質檢總局應當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2.3 疫情確認。
2.3.1 初步判定。根據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判定標準(附1)進行疑似病例的初步判定,同時按照口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衛生檢疫應急處理流程圖(附2)采取處理措施。初步判定的結果報直屬檢驗檢疫局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領導小組,并進一步采取診斷措施。
2.3.2 初步診斷。由直屬檢驗檢疫局指定的檢測機構,按照衛生部《禽流感實驗室檢測技術方案》(附3)的要求進行檢測,陽性結果作為初步診斷的依據,報國家質檢總局,并進一步做好最終確認工作。
2.3.3 最終確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確診必須由國家流感中心進一步檢測,陽性結果必須由國家質檢總局會同衛生部組織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專家組進行最終確認。
3 口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學調查與處理
3.1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發生口岸的檢驗檢疫機構,要立即按照《口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表》(附4)組織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同時做好流調人員和消毒人員的個人防護。
3.2 在可能波及的范圍內,開展疑似病例的搜索,追溯傳染源,確定疫點范圍;開展傳染源、傳播途徑及暴露因素的調查。
3.3 及時按照衛生部《禽流感消毒技術方案》(附5)做好疫點的消毒處理,對現癥病人實行就地報告、就地隔離,盡快將病人轉送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救治。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預防性服藥、留驗,實行醫學觀察10天,必要時予以隔離。
4 口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綜合防治措施
4.1 切斷傳播途徑。各級檢驗檢疫機構要與口岸有關部門密切協作,加強口岸食品、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加大對口岸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生產經營禽肉及其產品的監督力度,禁止使用和經營來自禽流感疫區禽肉及其產品。加強與口岸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禽肉供貨單位聯系,從源頭嚴格控制,強化禽肉供貨單位生產、加工、運輸等過程的監督管理,確保禽肉供貨單位的禽肉及其產品衛生安全;清理口岸環境衛生,開展消毒、滅蠅工作;對口岸人、畜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通過口岸引發禽流感疫情擴散。
4.2 開展健康、防護教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發生口岸檢驗檢疫機構,要迅速采用多種形式,對出入境人員及口岸工作人員,廣泛開展禽流感防治知識的宣傳和健康教育,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搞好廚房衛生,不生食禽肉和內臟,解剖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徹底洗手,提高出入境和口岸人員的自我防病意識和能力。同時,參照衛生部《禽流感職業暴露人員防護指導原則》(附6)做好檢驗檢疫工作人員的自我防護工作。
5 保障措施
5.1 建立檢驗檢疫機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實驗室檢測網絡。有條件的檢驗檢疫機構可以建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檢測實驗室,報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備案,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檢測實驗室應符合實驗室生物安全有關規定和要求,配備專人負責,并選擇技術水平高、責任心強的技術人員承擔檢測工作。制定并落實實驗室安全措施,確保實驗室安全。
5.2 技術保障。各級檢驗檢疫機構要加強對檢驗檢疫人員業務培訓,提高疫情調查處理、實驗室檢測工作水平。
5.3 物資保障。各級檢驗檢疫機構負責保障所轄口岸應急預防性藥物(金剛烷胺、金剛乙胺、達非等)、消殺器械和檢測試劑等物資的儲備和供應。
附:
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判定標準
2.口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衛生檢疫應急處理流程圖
3.禽流感實驗室檢測技術方案
4.口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表
5.禽流感消毒技術方案
6.禽流感職業暴露人員防護指導原則
附1: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判定標準
一、定義
禽流感是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從呼吸系統到嚴重全身敗血癥等多種癥狀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禽類,也可發生在哺乳動物,甚至人類。
二、病原學
引起禽流感的病原為禽流感病毒,該病毒屬正粘病毒科A型。該病毒為單鏈RNA病毒,呈球形,直徑80~120nm,由三層結構組成。內層為核衣殼,中層為病毒囊膜,外層為病毒包膜。目前可以分為16個H亞型和10個N亞型。
A型流感病毒對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機溶劑,熱及紫外線敏感,56℃加熱30分鐘,60℃加熱10分鐘,70℃加熱數分鐘,陽光直射40~48小時以及使用常用的消毒藥均可使該病毒滅活,但在自然條件下,存在于口腔和糞便的病毒由于受到有機物的保護而具有極大的抵抗力,特別是在涼爽和潮濕溫和的條件下可存活很長時間。
三、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 禽流感病毒(AIV)廣泛分布于世界范圍內的許多家禽和野禽。目前認為傳染源主要是雞、鴨,特別是感染了H5N1病毒的雞。受感染的禽從呼吸道、結膜和糞便中排出病毒。一般情況下,禽流感病毒不會感染鳥類和豬以外的動物。但具有高致病性的H5N1、H9N2、H7N7等禽流感病毒,一旦發生變異而具有人與人的傳播能力,會導致人禽流感流行。
(二)傳播途徑 主要由家禽傳染到人,人傳人的可能性也有。初步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禽流感病毒A(H5N1)可能通過以下途經傳播:接觸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或其糞便;直接接觸禽流感病毒;接觸受感染的患者。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任何年齡均可患病,無性別差異。
四、臨床表現
(一)癥狀與體征 潛伏期一般為7天。人感染禽流感主要表現為:起病急,發熱、咳嗽、全身不適、肌痛、鼻塞流涕、腹痛、惡心、腹瀉水樣便。眼結膜炎與持續高熱比較常見。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熱程1~7天,一般2~3天。半數患者有肺部實變體征。
(二)實驗室檢查 血白細胞計數2.0×10(9上標)/L~18.3×10(9上標)/L,淋巴細胞大多降低,血小板正常。骨髓穿刺示細胞增生活躍,反應性組織細胞增生伴出血性吞噬現象。部分患者ALT升高。咽拭子細菌培養陰性。半數患者胸部X線攝像顯示單側或雙側肺炎,少數伴胸腔積液。
(三)病原學檢查 采用甲型流感病毒和H5亞型特異性單克隆抗體直接免疫熒光法、酶聯免疫法檢測呼吸道標本(鼻咽或氣管吸出物)陽性者,應列為疑似病例。從呼吸道標本(咽拭子、鼻咽或氣管吸出物、痰或肺組織)分離A(H5N1);或血清微量中和試驗檢測A(H5N1)抗體陽性;或采用A(H5N1)特異性血凝素基因反轉錄PCR檢測呼吸道標本陽性則可確診。后者較常規的病毒分離法速度快,特異性高,而且可克服因混有其他病毒造成的誤診。
五、診斷
(一)可疑病例 發熱,并具有咳嗽、咽痛、氣短三個癥狀之一或以上,且有下列情況之一或以上者:實驗室證據顯示為A型流感病毒感染;出現癥狀7天前與確診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觸的;出現癥狀前7天與禽類(包括病禽和死禽)有密切接觸的;實驗室工作人員出現癥狀前7天與禽流感疑似感染患者或動物的樣品有密切接觸的。
(二)疑似病例 發熱,并具有咳嗽、咽痛、氣短三個癥狀之一或以上,且實驗室證據顯示為A型流感病毒H5亞型感染。
(三)確診病例 實驗室檢測證實疑似病例具有下列檢測結果之一或以上者:A型流感病毒H5亞型培養陽性;PCR試驗H5陽性;IFA試驗H5陽性;血清學H5抗體滴度增高4倍以上。
附2:
口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衛生檢疫應急處理流程圖
附3:
禽流感實驗室檢測技術方案
一、實驗室網絡設置
實驗室網絡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和省級流感實驗室兩級組成。
二、實驗室條件及生物安全操作的要求
1.省級流感實驗室實驗條件及生物安全的操作要求
(1)實驗生物安全要求:安全Ⅱ級+(BSL-2級+)或安全Ⅲ級(BSL-3級)。
(2)特異性H5的RT-PCR病毒核酸檢測、血清學檢測中用到的血凝抑制實驗(HI)可以在安全Ⅱ級+(BSL-2級+)實驗室里操作。
(3)特異性H5的RT-PCR病毒核酸檢測在安全Ⅱ級+(BSL-2級+)實驗室的生物安全柜里提取病毒的核酸,進行病毒核酸檢測的實驗室要求請參照國家有關核酸檢測要求的規定。
(4)微量中和實驗、特異性H5的RT-PCR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的采樣標本的病毒分離、尸檢標本的檢測必須在安全Ⅲ級(BSL-3級)實驗室里操作。
(5)省級流感實驗室實驗條件:具備進行禽流感相關臨床標本初篩所需的生物安全柜、離心機、PCR儀、電泳儀、紫外線檢測儀等配套設備。
2.國家流感中心
實驗生物安全要求:生物安全Ⅱ級+(BSL-2級+)和生物安全Ⅲ級(BSL-3級)實驗室。
3.省級流感實驗室職責
(1)禽流感標本特異性H5的RT-PCR病毒核酸檢測;
(2)禽流感H5的血清學檢測工作;
(3)特異性H5的RT-PCR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標本的病毒分離必須在生物安全Ⅲ級(BSL-3級)實驗室;
(4)沒有生物安全Ⅲ級(BSL-3級)實驗室的,將標本送國家流感中心做病毒的分離工作。
4.國家流感中心實驗室職責
(1)國家流感中心設立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流感室;
(2)對各省報告的禽流感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進行復核、確認;
(3)對不具備禽流感病毒分離條件的省份送檢標本的檢測、分離和確認;
(4)對需要做微量中和實驗的血清標本進行微量中和試驗;
(5)對各省級實驗室檢測人員的培訓;
(6)對各省級流感實驗室的質量控制。
三、原始標本采集
1.標本采集人員
醫療機構的醫生、護士或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業人員負責標本采集并填寫標本登記表,標本采集人員按照《禽流感職業暴露人員防護指導原則》做好個人防護。
2.標本采集種類和時限
(1)采集標本的種類:疑似禽流感患者的咽、鼻拭子或含漱液、血清以及死亡病例的尸檢肺組織、氣管分泌物。
(2)采集標本時間:
1)咽、鼻拭子或含漱液在發病的頭3天采集;
2)急性期血清在發病后7天內采集,恢復期血清在發病后2~4周采集;
3)尸檢標本尸檢時采集。
3.標本的運送
所有采集的標本應在醫院采集時立即分裝,一式兩份,其中一份單獨保存,以備復核。采集的標本若不能在24小時內送達,則應盡快在-70℃以下保存。無-70℃條件的需在-20℃冰箱短時間暫存,并盡快聯系遞送標本。
4.標本采集的方法:詳見國標《流行性感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
四、送流感中心的標本包裝、運送與接收
1.標本的包裝
(1)標本必須放在大小適合的帶螺旋蓋內有橡膠圈的塑料管里,擰緊。
(2)將密閉后的標本放入大小適合的塑料袋內密封;每袋裝一份標本。
(3)直接在塑料管上用油性記號筆寫明樣本的種類、采樣時間、編號、姓名,同時也將標本有關信息填在禽流感人體標本送檢登記表,連同塑料管用另一塑料袋密封。
(4)將裝標本的密封袋放入專用運輸箱內(或疫苗冷藏包),放入冰排,然后以柔軟物質填充,內襯具吸水和緩沖能力的材料。同一患者兩份以上的密封標本,可以放在同一個塑料袋內再次做密封。若將進行病毒分離,可將密封好的裝有標本的容器直接放入液氮運輸罐內運輸。所有容器必須印有生物危險標識。
2.標本運送
(1)航空或鐵路運送。
(2)專人專車運送:主要用于近距離樣品運送。
3.標本的接收
(1)各省級中心實驗室應公布標本接收聯系方式,并實行24小時標本接收制;
(2)國家實驗室標本接收:
需送國家流感中心實驗室檢測的原始標本、病毒分離物、可疑陽性標本、血清等,填寫標本送檢登記表,在低溫保存條件下,于24小時內送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流感中心進行復核。國家流感中心標本接收聯系方式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地址:北京市宣武區迎新街100號,聯系人:郭元吉、王敏,聯系電話:010—63534632,010—63581337,傳真:010—63534632.
五、標本檢測方法
1.禽H5病毒核酸檢測
材料:疑似禽流感患者的咽、鼻拭子或含漱液,死亡病例的尸檢肺組織、氣管分泌物等。
方法:RT-PCR,用于禽H5亞型流感病毒的快速檢測、測序及排除工作。
試劑:特異性H5及甲型流感病毒的引物、病毒RNA提取試劑盒、逆轉錄酶、Taq DNA聚合酶等試劑,建議使用德國QIAGEN的Rneasy Mini Kit(病毒核酸提取)和QIAquick Gel Extraction Kit(PCR產物純化)產品。
2.病毒分離及鑒定
材料:疑似禽流感患者的咽、鼻拭子或含漱液,死亡病例的尸檢肺組織、氣管分泌物等。
方法:采用雞胚和MDCK細胞分離方法,血凝及血凝抑制試驗(HAI)具體方法詳見國標《流行性感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經特異性H5 RT-PCR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標本的病毒分離及鑒定工作必須在安全Ⅲ級(BSL-3級)實驗室里操作。
試劑:雞胚接種采用SPF雞胚,MDCK細胞等。
3.疑似病例的血清學檢測
材料:疑似病例的急性期和恢復期的雙份血清。
方法:血凝抑制實驗具體方法詳見國標《流行性感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
試劑:H5滅活病毒。
4.微量中和試驗
材料:疑似病例的急性期和恢復期的雙份血清。
試劑:H5活病毒,必須在生物安全Ⅲ級(BSL-3級)實驗室里操作。
六、檢測結果的確認
以下情況的原始標本及分離物送國家流感中心檢測、復核、確認。
1.標本分離物血凝試驗(HA)陽性,同時H5血凝抑制試驗(HI)陰性,H5的RT-PCR檢測陽性。
2.標本分離物血凝試驗(HA)陽性,同時H5血凝抑制試驗(HI)陽性或H5的RT-PCR檢測陽性。
3.標本分離物血凝試驗(HA)陽性,同時H5的RT-PCR檢測陽性。
4.病人恢復期血清比急性期血清的H5抗體有4倍或以上增高。
5.標本分離物血凝試驗(HA)陽性,H5血凝抑制試驗陰性,并已排除了是當前流行的甲、乙型毒株的可能。
七、檢測結果報告
一般情況下,實驗室收到的樣本立即進行實驗,并于收到標本后24小時內出具RT-PCR檢測報告,3~5天出具病毒分離培養結果,于分離到病毒后的3~5天出具流感病毒的血凝抑制結果,微量中和實驗須3~5天完成。
當實驗過程中出現不可預測情況或意外事件,影響了按時出具報告時,應及時報告和說明。
附4:
口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表
姓名:_________ 性別:_________ 年齡:_________國籍/地區:_________
出/入境時間: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時
車(船)次/航班號_________車廂(牌)號_________座(鋪)位號_________
護照/證件號碼_________專用救護車接病人時間_________
聯系電話:家庭_________辦公_________手機_________
家庭住址:_________
工作單位:_________
一、臨床表現
1.癥狀體征(有打√)體溫測量_________℃ 發病時間:______年____月____日
A.發熱 有 □ 無 □ 不詳 □ B.咳嗽 有 □ 無 □ 不詳 □
C.鼻塞 有 □ 無 □ 不詳 □ D.流涕 有 □ 無 □ 不詳 □
E.頭痛 有 □ 無 □ 不詳 □ F.咽痛 有 □ 無 □ 不詳 □
二、流行病學因素調查
1.發病前兩周內有無接觸或食用禽類動物:a.有 b.無 c.不詳
2.發病前兩周內到過哪些地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事職業:
獸醫□ 雞飼養員□ 鴨飼養員□ 豬飼養員□ 行政管理人員□ 學生□ 教師□ 餐飲業□ 商業服務□ 工人□ 農民□ 牧民□ 其他□
三、個案獲得渠道
個人申報 □ 交通工具負責人申報 □
現場檢疫查驗發現 □ 口岸從業人員體檢 □
四、追蹤信息
轉送醫院___________ 聯系人_________ 電話___________
流調人員簽名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附5:
禽流感消毒技術方案
一、消毒原則
消毒工作應在疫情發生后及時有效地進行。對必須消毒的對象采取嚴格的消毒措施。消毒工作應避免盲目性,如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可以使污染物品無害化時,可以不進行消毒處理。
1.僅出現動物禽流感疫情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該配合農業部門開展工作,指導現場消毒,進行消毒效果評價。
(1)對死禽和宰殺的家禽、禽舍、禽糞進行終末消毒;
(2)對劃定的動物疫點內病、死禽可能污染的物品進行消毒;
(3)對劃定的動物疫區內的飲用水應進行消毒處理,對流動水體和較大的水體等消毒較困難者可以不消毒,但應嚴格進行管理;
(4)對劃定的動物疫區內可能污染的物體表面在出封鎖線時進行消毒;
(5)必要時對禽舍的空氣進行消毒。
2.出現人禽流感疫情
發生人禽流感疫情時,各級疾病控制中心除應協助農業部門針對動物禽流感疫情開展消毒工作,進行消毒效果評價外,還應對疫點和病人或疑似病人污染或可能污染的區域進行消毒處理。
(1)加強對人禽流感疫點、疫區現場消毒的指導,進行消毒效果評價;
(2)對病人的排泄物、病人發病時生活和工作過的場所、病人接觸過的物品及可能污染的其他物品進行消毒;
(3)對病人診療過程中可能的污染,同時按腸道傳染病和呼吸道傳染病的要求進行消毒。
二、消毒方法
消毒工作應該由經過培訓、有現場消毒經驗的人員進行,針對不同的消毒對象采用相應的消毒方法。
1.禽舍、廁所和病家的地面、墻壁、門窗
0.1%過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噴霧。泥土墻吸液量為150ml/㎡~300ml/㎡,水泥墻、木板墻、石灰墻為100ml/㎡,地面噴藥量為200ml/㎡~300ml/㎡.以上消毒處理,作用時間應不少于60min.
2.紡織品
耐熱、耐濕的紡織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劑浸泡30min;不耐熱的紡織品可采取過氧乙酸熏蒸消毒。消毒時,將欲消毒衣物懸掛在密閉空間,按每立方米用15%過氧乙酸7ml(1g/立方米),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熱熏蒸2h.
3.動物及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嘔吐物
稀薄者,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g,攪勻放置2h.尿液每1000ml加入漂白粉5g混勻放置2h.成形糞便可用20%漂白粉乳劑2份加于1份糞便中,混勻后,作用2h.對廁所和禽舍的糞便可以集中消毒處理時,可按糞便量的1/10加漂白粉,攪勻加濕后作用24h.
4.餐(飲)具
首選煮沸消毒15min,也可用0.1%過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20min后,再用清水洗凈。
5.食物
生吃的瓜果、蔬菜類可用0.1%過氧乙酸溶液浸泡10min.病人的剩余飯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min,或用20%漂白粉乳劑浸泡2h,也可焚燒處理。
6.盛排泄物或嘔吐物的容器
可用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或0.2%過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浸泡時,消毒液要漫過容器。
7.家用物品、家具
可用0.1%過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劑進行浸泡、噴灑或擦洗消毒。
8.手與皮膚
用0.5%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000mg/L)或0.5%氯已定醇溶液涂擦,作用1min~3min.也可用75%乙醇或0.1%苯扎溴銨溶液浸泡1min~3min.
9.人與動物尸體
動物尸體應焚燒或噴灑消毒劑后在遠離水源的地方深埋,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水源。病人尸體宜盡快火化。
10.運輸工具
車、船內外表面和空間可用0.1%過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噴灑至表面濕潤,作用60min.
11.垃圾
可燃物質盡量焚燒,也可噴灑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作用60min以上。消毒后深埋。
12.污水
對小水體的污水每10L加入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溶液10ml,或加漂白粉4g.混勻后作用1.5h~2h,余氯為4mg/L~6mg/L時即可。較大的水體應加強管理,疫區解除前嚴禁使用。
13.飲用水
對疫區的飲用水應進行消毒處理,保證其微生物指標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14.空氣
房屋經密閉后,對細菌繁殖體和病毒的污染,每立方米用15%過氧乙酸溶液7ml(1g/立方米),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熱蒸發,熏蒸1h,即可開門窗通風。或以0.5%過氧乙酸溶液(8m1/立方米)氣溶膠噴霧消毒,作用30min.
三、評價原則
1.過程評價
是否在發現疫情后及時對所有必須消毒的物體按規定的方法采取了有效的消毒措施。
2.效果評價
實驗條件允許時,可以按照《消毒技術規范》規定的方法進行效果評價,當消毒前后自然菌的殺滅率≥90%時可以認為消毒合格。
附6:
禽流感職業暴露人員防護指導原則
禽流感職業暴露人員指捕殺、處理病、死禽的人員,在禽流感疫區進行相關工作的醫務人員和疾病預防控制等有關職業暴露人員。
一、防護用品
禽流感職業暴露人員使用的防護用品應符合國家的有關標準。
1.防護服:一次性使用的防護服應符合《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技術要求》GB19082—2003.
2.防護口罩:應符合《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GB19083—2003.
3.防護眼鏡:視野寬闊,透亮度好,有較好的防濺性能,彈力帶佩戴。
4.手套:醫用一次性乳膠手套或橡膠手套。
5.鞋套:為防水、防污染鞋套。
6.長筒膠鞋。
7.醫用工作服。
8.醫用工作帽。
二、防護用品的穿脫順序
1.穿戴防護用品順序
步驟1:戴口罩,一只手托著口罩,扣于面部適當的部位,另一只手將口罩帶戴在合適的部位,壓緊鼻夾,緊貼于鼻梁處。在此過程中,雙手不接觸面部任何部位。
步驟2:戴帽子,戴帽子時注意雙手不接觸面部。
步驟3:穿防護服。
步驟4:戴上防護鏡,注意雙手不接觸面部。
步驟5:穿上鞋套或膠鞋。
步驟6:戴上手套,將手套套在防護服袖口外面。
2.脫掉防護用品順序
步驟1:摘下防護鏡,放入消毒液中。
步驟2:脫掉防護服,將反面朝外,放入黃色塑料袋中。
步驟3:摘掉手套,一次性手套應將反面朝外,放入黃色塑料袋中,橡膠手套放入消毒液中。
步驟4:將手指反掏進帽子,將帽子輕輕摘,反面朝外,放入黃色塑料袋中。
步驟5:脫下鞋套或膠鞋,將鞋套反面朝外,放入黃色塑料袋中,將膠鞋放入消毒液中。
步驟6:摘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將口罩帶摘下,放入黃色塑料袋中,注意雙手不接觸面部。
三、分級防護原則
各級醫務人員、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其他有關人員在醫院或疫點、疫區進行禽流感防治工作時,應遵循以下防護原則:
1.一級防護
1)適用范圍
①對禽流感疑似或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及病死禽的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和流行病學調查的人員。
②對疫點周圍3公里范圍內(疫點除外)的家禽進行捕殺和無害化處理及對禽舍和其他場所進行預防性消毒的人員。
2)防護要求
①戴16層棉紗口罩(使用四小時后,消毒更換),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乳膠手套。
②對疫點周圍3公里范圍內的家禽宰殺和無害化處理,進行預防性消毒的人員還應戴防護眼鏡、穿長筒膠鞋、帶橡膠手套。
③每次實施防治處理后,應立即進行手清洗和消毒。
2.二級防護
1)適用范圍
①進入醫院污染區的人員;采集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咽拭子的人員;處理其分泌物、排泄物的人員;處理病人使用過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體的人員以及轉運病人的醫務人員和司機。
②對禽流感疑似或確診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的人員。
③在疫點內對禽流感染疫動物進行標本采集、捕殺和無害化處理以及進行終末消毒的人員。
2)防護要求
①穿普通工作服、戴工作帽、外罩一層防護服、戴防護眼鏡和防護口罩(離開污染區后更換),戴乳膠手套、穿鞋套。進行家禽的宰殺和處理時,應戴橡膠手套,穿長筒膠鞋。
②每次實施防治處理后應立即進行手清洗和消毒,方法同一級防護。
3.三級防護
1)適用范圍
確定禽流感可由人傳染人時,對病人實施近距離高危操作,如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醫療衛生人員。
2)防護要求
除按二級防護要求外,將口罩、防護眼鏡換為全面型呼吸防護器(符合N95或FFP2級標準的濾料)。
四、對手清洗和消毒的要求和方法
1.對洗手的要求
(1)接觸確診禽流感病人和疑似病人前后;
(2)接觸血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3)進入和離開隔離病房穿戴防護用品前、脫掉防護用品后;
(4)在同一病人身上,從污染操作轉為清潔操作之間;
(5)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2.對手消毒的要求
(1)接觸每例確診禽流感病人和疑似病人之后;
(2)接觸感染的傷口和血液、體液、排泄物和分泌物之后;
(3)離開隔離病房、ICU等污染區域脫掉防護用品后;
(4)接觸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之后。
3.標準洗手方法
標準洗手方法見下圖:(略)
4.手消毒的方法
手消毒可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劑(異丙醇類、洗必泰—醇、新潔爾滅—醇、75%酒精等消毒劑)揉搓作用1~3分鐘。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2013修訂)
2013-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名單
2010-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1992修正)
1992-09-0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勞動行政管理公約的決定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
2000-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2002-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于民商事司法協助和仲裁合作的協定》的決定
1994-03-16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1998-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1994-05-12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996-08-29臺灣省出席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協商選舉方案
1997-05-09糧食流通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期貨交易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登記管理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02-19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
2012-07-30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開放有關政策的批復
2012-06-27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6-28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
2011-03-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11-04-22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0-07-22國務院關于第五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層級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
2010-07-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布吉林松花江三湖等16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
2009-09-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