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 峰發布時間:2006-12-27 09:19:27
企業以承擔等額債務的方式接收其他企業的主要有效資產,在出讓方剩余資產不足以清償所負債務,完全喪失了繼續經營和償債能力的情況下,未被受讓方接收債務的債權人(以下簡稱為“其他債權人”)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往往將資產受讓方與作為債務人的出讓方列為共同被告,要求資產受讓方在其所接收資產的范圍內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對此,目前商事審判實踐中存在兩種相反的觀點。
否定說認為,資產受讓方以承擔等額債務的方式接收出讓方的資產是支付了對價的,根據權利義務對等原則,就不應對其他債權人承擔責任;且受讓方在“購買”出讓方的資產后就取得了該資產的所有權,該資產已從出讓方獨立出來,不應再用來償還出讓方的其他債務。
肯定說認為,在出讓方主要有效資產被接收、償債能力永久性喪失的情況下,其他債權人有權要求受讓方在接收資產的范圍內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否定說雖然有利于維護交易安全,確保交易目的得以實現,但該觀點只強調了常態下對到期債務清償的合法性,而忽略了出讓方所處狀態的特殊性。筆者贊成肯定說,理由如下:
第一,對企業法人財產獨立原則內涵的理解,不能局限于企業法人財產不受侵犯,出資者僅以投資額為限承擔責任等。從功能上講,它應當包括企業法人財產是其承擔責任的基礎,是其債務的擔保,并且,這種擔保是對全體債權人的一般擔保。債務人應當防止作為債權人依托、保證的企業財產直接或間接減少的危險。受讓方以承擔等額債務為對價獲得出讓方的主要有效資產,存在削弱出讓方的經營能力和償債能力的潛在風險,而當出讓方因此而無法繼續經營、永久性地喪失償債能力時,這種潛在風險就變為現實,“零資產”轉讓合同的不正當性也就暴露無遺。
第二,雖然受讓方以承擔債務的方式支付了對價,但由于其接收的債務的真實性與合理性難以確定,實際上往往會損害出讓方其他債權人的合法權利。有觀點認為,如果受讓方確實清償了與其接收資產相當的債務,則可以對其他債權人免責。但在審判實踐中,采取承擔等額債務換取有效資產的受讓方,一般均與出讓方在經營活動、人員安置、債權債務等諸多方面存在某種默契或安排,關系千絲萬縷,所承擔的債務構成往往是經過精心篩選的,自我交易空間很大,令人質疑其交易的合法性。也正是基于這種利害關系,出讓方和受讓方在訴訟中串通舉證的可能性非常大,法院也難以對資產接收方是否確實清償了相應的債務作出認定。
第三,資產受讓人與其他債權人之間的利益衡平問題。出讓人經營所處的邊緣狀態決定了其財產成為“稀缺資源”,如果任由某個債權人完全實現債權,而與其同一順序的其他債權人只能從已減少的破產財產中得到部分清償,就可能導致其他債權人的債權完全落空。這不符合債權人地位平等和利益衡平的基本理念,違背了公平的價值追求。相對于其他債權人而言,“零資產轉讓”的受讓人對企業情況的了解程度更深,信息優勢更大,在出讓方嚴重資不抵債的情況下,債權人應當盡可能采用規范的交易形式獲得出讓方的資產,而盡量避免采取“零資產轉讓”這種易引發人們合理懷疑的交易形式。
第四,連帶責任的處理方法——個案正義與社會成本之間的調和。本文所討論的“零資產轉讓”情形在英美法中稱為“優惠行為”,即債務人在臨界期間內實施的、使個別債權人的地位得到了優于其他債權人的行為。在大陸法系國家,這種行為多被稱為“偏頗行為”。為防止個別債權人在臨界期間內獲得不公平的利益,其他債權人有權申請法院撤銷優惠行為。法院在作出撤銷裁定時,并不考慮債務人的主觀惡意,不需要證明債務人有詐騙的意圖。
從法理角度和我國合同法的規定看,“零資產轉讓”行為因其實質是一種侵害其他債權人債權的行為,其他債權人可以依據合同法第七十四條有關撤銷權的規定,請求法院撤銷“零資產轉讓”合同。“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但是,在實踐中如果硬性地照搬法律規定,大批量地否定“零資產轉讓”合同效力,社會成本過大。這里存在一個法律遷就現實、避免過大的社會震動的問題。受《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與企業改制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六條確立的“債務隨資產走”原則的啟發,筆者認為,折中的處理方法是:法院不對“零資產轉讓”合同效力作出認定和處理,而只是判決受讓方在其接收資產范圍內對其他債權人承擔清償出讓方債務的連帶責任。受讓方可以在對其他債權人承擔責任后,再向出讓人行使追償權。這樣做既解決了糾紛,平衡當事人利益,又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維護社會穩定,兼顧公正與效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患雙方對醫療事故怎么處理
2020-03-11撫養費執行異議是否可以向法院起訴?
2020-03-18犯罪中止時間怎么認定?
2020-03-27勞動合同解除的種類
2020-04-10網絡著作權侵權的構成條件
2020-04-15著作財產權中的解釋
2020-04-15法定節假日加班,加班費發放標準是什么
2020-04-21個人土地承包合同書怎么寫?
2020-04-22車禍造成的臉部毀容,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0-04-23女性哺乳期可以離婚嗎?
2020-04-24起訴離婚之中證據都有哪些?
2020-04-24煽動分裂國家罪的認定和界限
2020-04-28夫妻一方死亡以后債務如何償還?
2020-04-29婚姻法有哪些子女撫養費的規定?
2020-04-29哪些情況下可以變更子女撫養費?
2020-04-29確認婚姻無效程序怎么走?
2020-04-30離婚以后想要變更孩子撫養權需要什么條件?
2020-04-30刑訊逼供罪的認定和界限
2020-04-30訴訟離婚子女撫養權一般怎么判?
2020-05-01要求對方增加撫養費有哪些法律依據?
2020-05-02最新變更孩子撫養權需要什么手續?
2020-05-022020夫妻離婚子女撫養費如何確定?
2020-05-03未婚同居生孩子誰來撫養?
2020-05-03不給子女撫養費會不會被列入老賴名單?
2020-05-04誹謗罪立案一般需要哪些費用
2020-05-04最新婚姻法對于夫妻共同財產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0-05-04夫妻離婚都不要子女撫養權怎么處理?
2020-05-04涉外婚姻跟國內婚姻訴訟程序有什么區別?
2020-05-05如何打官司才可以贏得子女撫養權?
2020-05-05工傷臉上留疤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05-06保健品市場暴力惡待整治
2020-05-07收養子女需要具備哪些法定條件?
2020-05-08侵犯知識產權要受到哪些民事責任
2020-05-08食品過期如何進行處罰
2020-05-08離婚時隱瞞轉移財產怎么辦?如何有效防止?
2020-05-09加工承攬過程中出現侵權糾紛該怎么辦
2020-05-09送養中間人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
2020-05-09變更勞動合同后是否還有效
2020-05-09夫妻共同財產辦信用卡算不算夫妻共同債務?
2020-05-10離婚協議要不要列明婚前財產?多久可以生效?
20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