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中約定用人單位提前支付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是否有效
趙繼英
[基本案情]
原告(某科能電子工業有限公司)與被告(范某)自1994年10月5日-2005年2月1日,存有勞動合同關系,雙方簽有連續的書面勞動合同。被告入職后原告按其單位規章制度,于每年的1月份發放給被告相當于上一年度1個月的工資的薪金,作為第13個月工資。1998年1月,雙方簽訂協議約定,依企業自身經營狀況,取消原有的第13個月工資,對員工合同期滿、終止或解除合同應付的經濟補償金,原告在每年年底支付一次,工資額相當于職工本人1個月的工資總額(津貼除外),到合同期滿、終止或解除合同時,不另發放解除合同經濟補償金。依此協議,自1998年-2003年,原告共支付被告經濟補償金9162.29元(1998年為650元,1999年為1516.6元,2000年為1659.08元,2001年為1462.6元,2002年為1904.76元,2003年為1969.25元)。2004年4月6日雙方再簽訂協議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甲方(本案原告)不再根據原勞動合同的約定逐年支付當年的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該補償金待雙方勞動關系終止時根據《勞動法》及相關地方規定一次性發放。原勞動合同中的相關約定不再履行。對于在此之前已經發放過經濟補償金的工作年限,乙方(本案被告)同意在勞動合同終止或解除后不再就該部分向甲方提出補償要求。
2005年1月1日,原告以被告不適應工作崗位為由,通知被告于2005年2月1日起解除勞動合同,因解除合同補償金問題原告于2005年1月26日向北辰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該委以勞仲案字(2004)第21號仲裁裁決書支持了被告關于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申請,對原告主張的返還不當得利,認為不屬仲裁受案范圍,予以駁回。原告不服而成訟。
[審理結果]
一審判決:原告某科能電子工業有限公司一次性支付被告范某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31339元。被告將在1998年-2003年從原告處領取的9162.29元返還原告。
兩項折抵后原告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支付被告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22176.71元
一審判決后雙方均不服,向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理評析]
本案是一起企業訴職工的勞動爭議案,焦點問題有三個方面:
一、原告在1998年-2003年每年多發給被告的1個月工資的性質問題。
本案原、被告自1994年10月5日-2005年2月1日存有勞動合同關系。1994年被告進入原告單位后,原告按其單位的規章制度規定,于每年1月份發給被告相當于上一年度1個月的工資的薪金,作為第13個月的工資,因此,對1994年-1997年原告每年多發的1個月工資為福利性質,雙方無爭議。1998年1月,雙方在勞動合同中附協議約定,原告依企業自身經營狀況,取消原有的第13個月工資,每年多發的1個月工資變更為原告提前支付給被告的經濟補償金,并約定、雙方合同到期、終止或解除合同的,原告不另發放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此協議有雙方簽字認可,因此,依此書證反映的內容,一、二審法院認定1998年-2003年原告每年多發的一個月工資性質的原告提前支付的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是正確的。
二、1998年雙方在勞動合同中附加的協議內容,即原告提前支付被告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是否有效。此為雙方爭議的主要焦點,也是本案處理的關鍵所在。分析此協議是否有效,應明確下列問題:
1、首先應明確原告應給付被告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勞動法》第二十六條一款(二)項規定,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第二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依據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本案原告于2005年1月1日以被告不適應工作崗位,通知被告于2005年2月1日起解除勞動合同。依勞動法上述規定,原告應給予被告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
2、給予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前提條件。我國《勞動法》對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應給予經濟補償金,只規定了三種情形:(1)雙方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2)用人單位因自身原因不能履行原勞動合同,在履行法定的手續和義務后解除勞動合同的;(3)用人單位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而解除勞動合同的。上述三種法定情形,均反映出我國勞動法規定的用人單位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前提條件是雙方解除勞動合同關系。本案雙方1998年協議約定,是在雙方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由原告提前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此約定不僅違反了勞動法規定的給予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前提條件,而且容易使用人單位因已提前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解除勞動合同的隨意性增大,不利于保護勞動者這個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
3、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補償標準及辦法。我國勞動法第二十八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給予經濟補償金,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1994年12月3日勞動部為貫徹《勞動法》,使有關經濟補償的規定便于操作,制定了《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以下簡稱為辦法)明確規定了各種情況下的補償標準及辦法,涉及到本案情形下的補償,《辦法》第七條規定,由用人單位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高不超過十二個月。《辦法》第十一條又規定,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標準是指企業正常生產的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十二個月的月平均工資。《辦法》第二條規定,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由用人單位一次性發放。本案雙方1998年1月的協議約定,原告提前支付被告的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是逐年發放的。在數額上原告支付被告的是相當于被告當年的1個月工資,如1998年原告支付被告的經濟補償金為650元,而被告在雙方解除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為2849元,兩者數額差距較大,因此,此約定對被告顯然是不公平的。
明確上述問題后,我們不難看出,本案原、被告雙方在1998年1月在勞動合同中附加的協議內容,違反了《勞動法》及相關規定,《勞動法》第十八條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勞動合同無效。因此,一、二審法院認定該協議無效是正確的。隨著1998年1月雙方簽訂的協議無效,2004年1月雙方所簽訂協議中關于被告對原告已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工作年限,在雙方勞動合同終止或解除后無權向原告請求補償的約定也屬無效,但該部分無效,不影響此協議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因此對2004年1月以后被告的工作年限,原告應按此約定及法律規定給予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
三、被告對1998年-2003年每年多領取的1個月工資是否為不當得利,是否在本案中返還的問題。
我國《民法通則》第六十一條一款規定,民事行為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后,當事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受損失的一方。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勞動爭議糾紛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權益之爭,屬民法調整的范疇。因此,雙方1998年1月的協議內容被確認無效后,被告對依此協議取得的利益(1998年-2003年每年多領取的工資計9162.29元),應屬不當得利,依上述法律規定,應予返還。被告不當得利的取得,是因雙方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生的,所以,一、二審法院在勞動爭議案件中判決返還是正確的。
作者單位:天津市北辰區人民法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起了解“誹謗罪”
2020-02-17公司名稱的預先核準了解一下
2020-03-172020最新失業保險政策來啦
2020-03-26分居兩年婚姻是否自動解除
2020-04-09交警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的時間
2020-04-09非全日制用工的基本權益
2020-04-17勞動合同擬定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04-22這是一篇內部人員測試用的文章,審核別通過啊
2020-04-22抗稅罪是如何認定的?
2020-04-23民事強制執行措施具體方式有哪些
2020-04-24那些承認被家暴的女人,都怎么樣了?
2020-04-26民間小額借貸相關規定有哪些
2020-04-27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04-27醫療糾紛賠償金的規定看過來!
2020-04-27當心!老公這樣買房,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2020-04-28丈夫在外借錢是否是夫妻共同債務?
2020-04-29招搖撞騙罪的認定和界限
2020-04-30婚姻法有哪些夫妻共同財產分割規定?
2020-04-30嫁出的女兒有權繼承財產嗎
2020-04-30離婚以后怎么樣辦理戶口遷移手續?
2020-05-01離婚后女方戶口遷移如何辦理?
2020-05-01農村夫妻離婚需要什么手續?
2020-05-01離婚以后可以變更子女撫養權嗎?
2020-05-02不給子女撫養費可以要求探視權嗎?
2020-05-03夫妻訴訟離婚舉證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05-03夫妻離婚以后關于子女探視權有哪些規定?
2020-05-04打架的結果可能比你想象的糟糕
2020-05-05借貸糾紛中的“電子證據”那些事
2020-05-05離婚協議不履行怎么辦?能申請強制執行嗎?
2020-05-05交通肇事后逃跑,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05-06離婚夫妻共同財產分割怎么收費?
2020-05-08哪些行為算轉移財產?如何應對財產轉移?
2020-05-08婚內轉移夫妻共同財產能不能請求分割?
2020-05-10離婚協議書中是不是一定要界定子女撫養權?
2020-05-10什么情況下有可能會喪失繼承權?
2020-05-11什么情況下可以減刑
2020-05-11環境犯罪是夠應追究人的責任?
2020-05-12離婚以后子女撫養費標準是多少?給付方式是什么?
2020-05-12保險合同糾紛的管轄法院怎么定?
2020-05-12醫療事故導致他人死亡的賠償項目包括哪些?
2020-05-12